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减负不该一推了之
□ 佘 颖

我们反对盲目补课,但也不能为了减负把学校教育应该完成的任务推给社会和家庭

马上又要到暑假了,孩子们又可以开心地玩了。

等等!这可能是种奢望。对很多孩子来说,暑假正是补课高峰,排满了语文、数学、英语、京剧、科技、乒乓球、跆拳道等各种课程。

因此,近日教育部等4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开展有偿补课专项治理,紧盯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等易发多发期,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有偿补课。

对于那些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后讲并收取补课费的老师,以及打击报复不参与有偿补课的学生等严重违纪、败坏师德的行为,家长当然要抵制。

但是更多时候,家长的心里话其实是,还是学校多上点课吧,要不然我还得花大价钱,去上课外培训班!

这真不是开玩笑。减负喊了很多年,学校课程少了,作业少了,考试少了,但学生更忙了。升学考试的压力还在,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被迫主动送孩子去上补习班。

前段时间,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小学补课的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和学生自己要求补课的比例相当大,两项相加后,高中生的比例接近80%,初中生的比例接近70%,小学生的比例甚至超过了85%。

学校不能满足补课需求,反倒催生了火热的教育培训产业,各种培训机构几乎都按照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设置了各种辅导课程。

收费也不便宜。学校原本只象征性收一点费的课程,在商业机构动辄年收费数千元。

以前是成绩不好的孩子需要补课,现在恨不得全班学生都在校外培训班补课。在某种程度上,校外培训已经成了学校教育的标准“备胎”。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既增加家庭的经济支出,也让学生的负担更重。听起来,学生一周只在学校上5天课,但在培训学校还有好几个半天,加起来比以前上6天还多。听过最夸张的例子是一个孩子每周只能休息半天,剩下的每个晚上都安排了课程。校内的确是减负了,但是校外的压力却比山还大。

同时,过度依赖校外培训还导致贫富差距和城乡教育差距拉大,城里的孩子、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选择好的培训机构、老师补课,贫寒子弟和农门学生却没有条件去补课。

我们反对盲目补课,但是也不能因为减负的口号,就把学校教育应该完成的任务推给社会和家庭。

建议教育部门统计一下,学生校内校外加起来,每周、每个月究竟要上多少课?各个阶段的学生到底又该掌握多少知识,需要多久学完,课时该怎么安排?先把这些算好了,再来决定该怎么减负。

早在2013年,实施多年宽松教育的日本就已恢复中小学6天上课,美国的多个州也自2013年起给在校生增加了300小时的上课时间。我国也应该通过公共教育事业让学生上足该上的课程,否则城里的孩子一年投入5万到10万元进行课程辅导和艺术培训,农村的孩子只能望而兴叹。

学校若能延长授课,不仅家长放心、省钱省力,学生也省得奔波在各个授课点。对教师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教学可以由财政给予补贴。

当然,根本的策略还是要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如果家门口的学校都有相对较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择校的压力,家长也不会狠心“拼娃”,只为拼一个推优的名额;如果中考、高考不是唯分数论,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多发展些兴趣。

更长远地看,还要改变社会对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观念。学生盯着上好学校,因为好学校往往意味着好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和家长很难用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学校之间的差距。

因此,必须要改变对学校的考评体系,让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一流学科,都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全社会扭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