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蓝色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藻肥:给庄稼吃上“蓝色海鲜”
本报记者 李华林

海藻是地球上历史最悠久的物种之一,人类对海藻的利用既古老又现代。从餐桌上的一盘家常菜,到纸片状的海藻纤维素电池,再到医用敷料、面膜、手术缝合线等高端海洋生物产品,技术的创新改变了海藻的传统价值,带动了蓝色经济,也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这一次,海藻食物谱上添加了一道“新菜”——海苣藻。“海苣藻是马尾藻科的一种,因其口感脆嫩极为爽口,如同莴苣一样鲜美,所以将其命名为海苣藻。”北京雷力海洋生物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洁说,不同于海带等传统海藻食品,海苣藻是雷力团队多年探寻,在东经35°、北纬120°的黄海海域内采集的野生新产品。

“该海域属于零污染、低水温海域,水流急、养分交换量大,纯净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海苣藻生长健壮,营养物质积累充分,藻体干净。”从事海藻研究20多年的汤洁对这一发现兴奋不已,“海藻蕴含丰富的碘、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素来有‘海洋蔬菜’之称,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人们食用海藻的习惯由来已久,历史上英国海员有用红藻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的记录,爱尔兰人则曾凭借红藻、绿藻度过饥年,日本在8世纪就开始食用海苔,到现在每年海藻类的消费量达10万吨。

而在我国,海藻早期更多地被作为药用,陆生食物则一直在国人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近些年来,随着有机绿色概念兴起,低脂、低热量的健康饮食观念备受推崇,生长在远洋、免于陆地化学污染的海藻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海藻食品走俏也带动了海藻产业的发展,目前,海藻养殖业分布在全球44个国家,每年的产量达数千万吨,价值数十亿美元,我国海藻养殖年总产量达700多万吨,几乎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海藻健康的形象给海藻生产商提供了机遇,除了常见的紫菜、海白菜等食品原料外,干海藻丝、海藻面条、海藻调味酱、即食海藻菜等海藻风味零食也逐渐受到市场青睐。”汤洁说,越来越多商家嗅到了海藻市场的商机,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兴起,海藻产业链从单一地进行海藻养殖发展为利用海藻进行食品、保健品深加工,再到利用海藻提取物制造海藻肥滋养农作物。

现在,海藻肥让庄稼“吃”上了新营养。海藻肥是以海洋植物海藻作为主要原料或核心原料,通过特殊提取生产工艺,再配以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加工而成的肥料。“施用海藻肥就好比给农作物‘吃海鲜’,海藻依据颜色的不同,通常被分为红藻、绿藻和褐藻,褐藻中马尾藻的提取物营养价值高,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长成的水果、蔬菜、粮食都非常饱满,营养价值很高。”汤洁介绍,地球土壤中的很多矿物质都是海洋生物沉积下来的,随着农业种植业快速发展,土壤变得贫瘠,通过海藻生物技术可以让土壤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农作物的营养价值得到提高,口感变好。

早在17世纪的欧洲一些沿海国家和地区,海藻肥就被广泛应用,在法国布列塔尼和诺曼底一带,沿海岸线几百英里种植的农作物和蔬菜,因为使用了海藻堆肥而远近闻名,有“金海岸”的美称。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英、美等国家相继建立海藻肥生产厂。1993年,美国Phoenix-250海藻肥被美国农业部正式确定为美国本土农业专用肥,海藻肥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在中国,直至1994年汤洁开始着手研发海藻肥时,不仅民间没有应用海藻肥的传统,学术界也没有相关的科研积累。“到1998年雷力研发的海藻液肥雷力2000功能型复合液肥科技成果获得农业部认证,中国才实现了自主研发海藻肥零的突破。”汤洁说,虽然海藻肥终于在国内问世,但市场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接纳经过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最初海藻肥的推广举步维艰,作为国内最早研究和开发海藻肥的企业,雷力农用化学有限公司只得先将目光投向海外,直到市场和技术相对成熟,才又回归国内。“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推广到80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率先创办了绿色肥业连锁经营体系,开设店面4000多家。”汤洁说。

根据多地实验得出的数据,在柑橘、樱桃、葡萄、苹果等作物上施用海藻肥,一般可增产10%至15%,每亩节本增收100至200元,产投比可达到4.3∶1。高收益促使海藻肥产业快速发展,至今市面上已有的海藻肥液体、粉剂、颗粒等品种多达几十个,海藻肥生产企业在300家以上,每年总产值以30%的速度增长,空间巨大。除了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更难能可贵的是,海藻肥的运用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传统化肥工业要消耗天然气、石油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而海藻在海洋中吸附了海洋里的营养物质,同时它又是可再生的资源,可循环利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