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的幸福
□ 乐倚萍
5月经管类图书销售榜单

所有不甘虚度一生的人,都参与了同一恢弘的事业

当我们还是一颗小小受精卵,气喘吁吁的“小蝌蚪”已然成功PK几亿个对手。这还只是个开始:孩提时代的小伙伴们比发育来确定团队地位;踩在应试教育独木桥上,又得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再学个什么特长,站在顶峰的人依旧凤毛麟角。

生而为人,难免棋逢对手;而棋逢对手,或许还相对容易取得成功。最难的是没有对手,你会不会成功、有没有人成功,都不得而知。就好比,当代作家中谁会是未来不得不提的重量级人物(如同莎士比亚)?在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看来,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且这个答案恐怕还过于乐观。

在《文明的解析:人类的艺术与科学成就》中,查尔斯·默里建立了一套评估体系,借助统计学的量化方法,以期将推动文明的各领域杰出人物客观排名。有史以来,优秀的艺术家、科学家灿若星河,任何一部艺术史、科学史中提到的人名都不下数百人。哪怕是痴迷艺术的普通读者,光是聊聊文艺复兴也能随便报出几十个人名。可在默里的榜单中,各个领域都只取前20名。尽管他承认,重量级人物远不止这些,榜单代表的是伟大和卓越的差别,惟有后者同时为专业人士和大众铭记。譬如西方艺术史中,真正妇孺皆知的大概也只有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毕加索等寥寥数人。

功成名就已属不易,要成为顶峰上的“巨人”更是难上加难。分析人类成就的时间分布及创造成就的条件,默里甚至判断,当下或者未来,成就将会越来越难。物理天才理查德·费曼声称自己生活在最好的时代,轻松取得成就。如是观之,今天的我们是不是生活在最坏的时代?默里倒不这么认为,因为今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过去的艺术成就、可以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发展科学,这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不能相提并论的。虽然我们恐怕无缘与巨人比肩同行,但我们得以见证巨人的成就,与之共襄盛举,正可谓身逢其时。

作为个体,成功机会渺茫,还要不要努力?须知,巨人的成就也不仅是靠天分,他们付出的努力超乎旁人想象。我们对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叹为观止,却无法忽略米开朗基罗为此夜以继日地仰卧在架子上,以极其扭曲的姿势作画。就连公认的音乐天才莫扎特也不否认创作的艰辛。要想在某个领域崭露头角,就算天赋异禀也不可懈怠,更甚者,这份荣光极有可能只是一时,迅速被后来者更迭,迅速被历史遗忘。它真的值得我们努力吗?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亚里士多德已经给出了答案:“人生乃是一种活动。每个人尽其所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后人将之总结为“亚里士多德原理”,并补充:人类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对两件同样擅长的事,人类更喜欢挑战难度较大的一件。与其说这一过程是令人愉悦的,毋庸说这是人类的本能,做自己擅长的事本身并无功利目的,精进与成就随之而来,是额外的犒赏,却不是努力的唯一目的。这与今日受到追捧的匠人精神不谋而合,数年如一日甚至几代相传的精神早已超越了成就本身。

不计得失、不受干扰地沉浸于我们热爱的事,难道不是幸福吗?利用现代科技和便捷资源专注我们热爱的事,难道不是幸福吗?有条件发现我们真正的专长、选择我们真正所爱,难道不是幸福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未来,难道不是幸福吗?

默里说:“不懈的追求是取得伟大成就的精神支柱。所有不甘虚度一生的人,都参与了同一恢弘的事业。”这其中倘若有你,难道不是幸福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