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6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次救援,我们都全力以赴
——记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
本报记者 刘 成
2013年,李延照在山火救援中。 (资料图片)

“我总是想用最好的、利于他人的方式去做事,从未期待过会获得什么荣誉。我和队员们经常说的3个词是‘无欲、无为、无求’,我们要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到生活中,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当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得知自己获评最美志愿者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李延照经常被队友们感动着,“队友中年龄最大的57岁,还在救援一线上山下海;有的队友家境不好,却一直参与活动”。他说,这样的一群队友,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1978年出生的李延照曾是一名军人,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999年退役后,他在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后桃林社区治保会工作。2009年,他加入“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次年被推选为救援队队长。

在“蓝天救援队”志愿服务期间,他们提出“舍得”精神:舍得时间,舍得金钱,舍得生命,得到物质无法换来的快乐。

2011年10月23日中午11点10分,李延照带领队员们正在太和山上进行山地救援演练。演练还没结束,就收到青岛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救援指令:华阳涧位置有多名驴友被困,原因是有一位老人小腿意外骨折。

接到救援指令后,他们迅速收拾装备,向山下停车位置集结。此时,下起了雨。雨水或许会造成更麻烦的后果,比如伤者伤口的二次感染等。时间就是生命,他们一边向事发地赶去,一边联系受困游客,让其中体力好的二三人先下山作为接应。当他们抵达事发地山脚时,雨越下越大,队员们顾不上带雨具,一下车就冲进雨中救援。抵达半山腰时,前方队员电台传来呼叫:遇到一面约60度的陡坡,伤员可能无法下运。李延照一边告知一线队员保障自身安全,一边安排留下两名队员,利用绳索搭建索桥,寻找伤员。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小时后,队友们终于发现遇险群众。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后,队员们火速下运伤员。此时已过下午2点,山下负责后勤的队友买来30多个已经冰冷的馒头和咸菜给一线的队友送上山。当队员们费尽千辛万苦,把遇险群众解救下山移交给急救车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一位受伤女性问李延照:“师傅,这次救援多少钱?”李延照有点懵,说:“我们不收费。”对方惊讶地说:“你们是义务的?”李延照回答:“是的,我们都是志愿者。”“真不敢相信。那我们怎么报答你们?”面对她的疑问,李延照这样告诉她:“我们不需要回报,只需要你的一个承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也能够伸出援助之手!”

李延照自豪地说,他最难忘的,是在一个夜晚成功营救加拿大友人,那次从晚上8点半一直忙活到次日凌晨1点多。李延照回忆说,当时,救援的难度特别大:先是山风大,攀爬的坡度基本垂直于主峰;再是现场需要100米的绳索,而事先通知只需50米。原则上,应采用双绳下降,当只有一根主绳时存在危险;最后是语言不通,要通过肢体语言相互沟通。“虽然每次救援都不容易,但我们都会全力以赴。”李延照说。

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李延照带领8名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迅速到达灾区,展开救援工作,受到当地居民好评。

2014年,云南鲁甸发生地震,李延照带领的蓝天救援队作为参加此次救援的唯一民间救援队伍,负责黄金72小时的紧急营救,挖掘出多名遇难者遗体。

……

救助,是用行动唤醒沉睡的道德。李延照喜欢以战士的思维行事。他说,蓝天是我们宣传新风尚的阵地,在这里,我们每名合格的蓝天队员,都是顽强的战士。

任职队长期间,李延照带领团队荣获全国首批“五星志愿者”、全国首批志愿者服务优秀团队、“山东好人之星”等称号。有人这样评价他:“他是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的梁。他一次次奔赴受灾现场,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战斗;像一位天使,用坚毅驱赶绝望。他沉静的面孔,是残垣断壁中一道悲壮的风景;他健壮的身躯,是悲戚绝望人们心中的一线希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