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风沙源治理成效卓著——
昔日风沙源 如今觅沙难
本报记者 黄俊毅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黄羊滩15万亩流动沙丘,如今林草覆盖度已超过97%。治沙时特意留下来警示子孙后代的一小块沙坡,现在竟然也长满了绿草。

本报记者 黄俊毅摄

“以前发愁沙地太多治不了,现在担心沙地都被植被覆盖,想留一点警示标记都很难。”农历端午节前夕,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黄羊滩,宣化林场场长李澍贵指着对面一片几乎已被林草完全覆盖的沙坡说。

黄羊滩总面积近15万亩。十几年前,这里都是寸草不生的流动沙丘,每天风吹沙扬,遮天蔽日。经过持续造林绿化,如今,黄羊滩沙柳丛生,林草覆盖度已超过97%,从昔日京津风沙主要策源地之一,一跃而成为护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让人惊异的是,治沙时特意留下来警示子孙后代的一小块沙坡,现在竟然也长满了绿草。

黄羊滩从“治沙难”的风沙源变成“觅沙难”的生态林场,只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卓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治沙史上大手笔

“以前,天总是黄的,风裹着沙子直往人嘴里灌。刚清扫过的窗台,不一会儿就落满厚厚一层土。”忆往昔,58岁的王德忠仍心有余悸。王德忠就住在黄羊滩边上的河南房村,从小吃尽了风沙的苦头。

在冀北、晋北、内蒙古等京津风沙源区,像王德忠这样曾受尽风沙之苦的人数不胜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多伦风蚀沙化严重,三条沙带横贯全境,全县沙化面积336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7%。‘地不打粮,沙子埋房’,民生极其艰难。”内蒙古多伦县常务副县长赵宏说。

沙害迅速殃及周边地区。2000年春季,短短两个月时间,我国北方特别是京津地区连续遭遇12次沙尘暴。沙尘暴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50年来所罕见。2000年6月5日,国务院决定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0年6月,新中国治沙史上的大手笔——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正式启动。

治理范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5省份75个县(旗、市、区)。治理总面积为45.8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10.18万平方公里。按照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综合治理的原则,工程采取封、造、退、治、移相结合的多种治沙措施。

“按国务院批复,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从2001年起实施,到2010年结束,工程规划期限为10年。2008年,经报请国务院同意,一期工程展期两年到2012年结束。”国家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科学治理效果好

“俺们黄羊滩林场以前经常开不出工资,买不起树苗,只好在沙地里插柳条棒。每年都扦插,活是能活一些,可是长不好,固沙效果很差。”宣化林场59岁的管护工史建青说。让他高兴的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林场承担整地造林、浇水管护任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治沙两条腿,植树与治水;有水没有树,沙荒压不住;有树没有水,沙荒治不美。”没念过几天书的史建青讲得头头是道。原来,宣化林场请北京绿化基金会老专家指导,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北京林业大学、河北省林科院、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联系和合作,科学治沙理念在宣化林场已深入人心。李澍贵带领林场工人在黄羊滩新打了4眼机井,铺设了25500米输水管道,运用节水灌溉技术植树保活。

“这是从马来西亚进口的生态垫,像棉被一样覆盖在流沙上,固沙效果非常好。”李澍贵分开茂密的灌草,露出根部覆盖物。生态垫是一种新型可降解覆盖产品,虽然治沙效果很好,但成本太高。“2000年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每亩国家补贴只有50元。生态垫到港成本每平方米8元,计上运费、人工,每亩至少要投入2500元。黄羊滩沙地近15万亩,我们根本用不起。”

“洋”办法成本高昂,就用“土”办法。按照“堵口子、划格子、盖被子”的科学治理思路,宣化林场在沙地上用干麦草扎固沙方格,再紧贴方格种树。有干麦草遮护,树苗就不怕风刮沙埋。树种就选易于成活、随处可得的本地侧柏、榆树、槐树,另外引进新疆胡杨、内蒙古沙枣、东北樟子松等30多种植物。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非常重视科学治沙、经济适用。沙区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技术和新模式,引进防沙治沙新产品、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治理成效。很多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治沙造林时大力应用ABT生根粉、保水剂、固体水、抗蒸腾剂等新产品,大力推广使用苗木蘸根保湿、坐水覆膜等抗旱造林新技术,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0%。”国家林业局治沙办工程处调研员江天法说。国家林业局治沙办根据各地实践,总结出了100多项技术领先的防沙治沙技术模式,在京津风沙源区重点推广。

经过不懈努力,到2012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全部完成。国家累计安排资金479亿元,工程累计营造林752.61万公顷,治理草地1.4亿亩,综合治理小流域1.54万平方公里,实施节水灌溉和水源工程21.3万处,完成生态移民18万人。工程区森林面积年均净增3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0.8个百分点。

生态修复求长效

冀北、晋北、内蒙古等京津风沙源区,自古是牧区,农民至今仍有放牧牛羊补贴家用的传统。在沙地上扎草方格造林,工程难度很大,日常养护保活更难。

“动员成千上万人,背着麦草、树苗爬沙坡植树,辛辛苦苦干几个月,经不起散养的牛羊啃几天。”张家口市崇礼区全区禁牧总面积约290万亩,崇礼区林业局局长王福亮表示,最难做的工作就是禁牧。

今年崇礼区改变以前以村护林员为主的管护模式,经过公开招投标程序,选择了8个专业生态管护公司,与各乡镇签订管护合同。管护费每年520万元,3年共计1560万元,每年拨付三分之一,验收合格再兑现年度管护资金。管护实行市场化运作后,效果出奇地好。今年至今,没发生一起放牧毁林事件。

沙区禁牧只是一方面,风沙源治理要实现良性循环,还得靠发展沙地致富产业。2012年,国务院通过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明确提出: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加强人工饲草及草种基地建设,加大暖棚、青贮窖、贮草棚、饲料机械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继续优化工程区经济结构,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合理有效利用林草资源,全面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畜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取得重大进展。

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就是发展沙地致富产业的好典型。大田洼乡在沙地上发展杏扁2.6万亩,每年可产杏扁150万斤,实现收入1000多万元。13个行政村1728户农民因此人均每年增收五六千元。官厅村54岁的王汉旭一家种了20亩杏树,去年仅卖杏扁就挣了2万元。

山西省朔州市引导农民在3米带宽的固沙柠条之间套种6行优质饲草紫花苜蓿,不仅将林草覆盖度提高到50%以上,而且每亩紫花苜蓿销售最低收益就达150元,加上国家补助的170元,每亩纯收入就达300元以上。得了实惠,农民治沙积极性更高了。如今,沙地套种紫花苜蓿在晋北沙区已推广80多万亩,每年仅出售优质牧草一项,沙区农民就增收5000多万元。

沙地林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也迅速崛起。在河北省怀来县小南辛堡小七营,浙江人贾季伟利用当地优质葡萄酿造高品质葡萄酒。怀来县林业局葡萄产业办主任李慧勇说,全县已发展沙地酿酒葡萄27万亩,年产值40亿元,贡献了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张家口市林业局副调研员武云峰告诉记者,目前,张家口沙区林果总规模已达430万亩,有54万农民依靠林果业脱贫致富,林果加工企业达22家,年产值6亿元。据了解,在冀北、晋北、内蒙古等京津风沙源区,沙区牧草、中药材、林果、生态旅游等产业已全面崛起。

“现在无论刮多大的风,也不见沙子,空气可好了!”王德忠高兴地说。风沙策源地没沙,京津数千万市民直接享受到生态改善的好处。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2年,北京市沙尘天气每年都超过13次,到2010年至2012年已减少到两三次,2014年甚至没有出现沙尘天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