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讲话系统阐述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要求,发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的有力号召。
从“向现代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创新发展理念”……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我们有足够自信的“本钱”。
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我国发展还面临不少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而世界各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英国强调“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我国科技创新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的风险。“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世界变革的时与势,我国发展的艰与险,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在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现在,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靠什么来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答案只能是创新。创新是应对问题的“良方”,更是推动发展的“引擎”。只有坚持创新发展,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才能推动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赖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效益,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在国际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主动。
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要有只争朝夕的劲头。近代以来,世界经历了数次科技革命,英国及时抓住第一次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霸主;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机遇,赶超英国;美国是电力革命的赶超者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引领者,这使它成为百余年来的世界第一强国;而明清时期的中国,由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日渐落伍于世界先进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到识变应变求变,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坚定创新自信,识变应变求变,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唯有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有了强大科技,中国才能更强,中国人民生活才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