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380万农村娃吃上热腾腾的午饭——
校校有食堂 保障学生餐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5月18日,地处莽莽群山之间的贵州省瓮安县永和镇永和小学,阳光明媚,清风送爽。

上午11时许,教学楼右侧的食堂厨房内肉香弥漫,掌勺师傅刘元祥不停地搅拌着锅中的土豆红烧肉,额头上已渗出汗滴。再过20分钟,这道菜就要端到外面餐厅的桌子上。

11时30分,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按班列队走进食堂,先洗手、再盛饭,开始享用热腾腾的午餐,欢笑声响彻整个校园。

由于住得离学校比较远,在没有营养午餐的时候,六年级1班学生刘洲豪每天中午只能从校门口小摊上买糯米饭当午餐。“经常吃不饱。自从有了营养午餐,我天天都能吃饱了,而且顿顿有肉吃。”刘洲豪对学校的午餐特别满意。

永和小学校长陈绍武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在没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前,学校里的很多农村学生都吃不上午饭,下午饿着肚子上课,长期如此,健康状况难免令人担忧。而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学生的身体更壮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目前,瓮安县所有农村学校学生都能在午间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午饭。据该县副县长夏吉友介绍,瓮安在2012年投资532.25万元,建设农村学校食堂114个,此后又投资近1800万元,新建学校食堂19个,并解决了学校食堂的660多名工勤人员的工资。

贵州恶劣的地理条件,落后的经济状况,造成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就餐困难,一日三餐实际只能吃上两餐,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

“贵州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早在2011年,贵州省就下发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因地制宜建设了1.3万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全部回收对外承包的3000余个学校食堂,按照公益性、零利润的原则,由学校自办自管,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2年3月,贵州省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正式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同时鼓励其他县(市)进行地方试点。

此后,贵州省连年将营养改善计划纳入重大民生工程,并建立了“省级负总体责任、市级负管理责任、县级负具体责任”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对于工作不力的地区,严肃问责。

根据当时的标准,学生午餐由中央财政按照每名学生每天3元钱的标准进行补贴,而其他成本开支如工勤人员工资、水电费等,则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解决。

“目前,贵州的营养改善计划覆盖了全省87个县市1.31万所农村学校,380万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吃上了热菜热饭。”贵州省教育厅资助办副主任罗忠勇介绍,贵州省营养改善计划已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全覆盖,做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

为保证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一分不少地“吃”进学生嘴里,贵州探索建立了食品原材料“统招、统购、统配、统送”采购制度,力图减少中间环节,同时降低采购成本。

“报账则实行‘校财局管’,费用由供应公司和学校按月到县教育局报账,做到校长见账不见钱。”罗忠勇告诉记者。

为使学生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贵州结合地方实际和饮食习惯,指导学校合理制定了配餐食谱,各试点学校的营养午餐至少制定4套菜谱,一周一换,每餐至少“两菜一汤”,热饭热菜,搭配肉食,尽可能做到食物多样、荤素搭配、营养全面。

在落实好国家供餐标准的基础上,贵州部分地区还本着自愿原则,探索“家庭负担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社会帮助一点”的做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就餐标准。

麻江县在用好国家4元钱补贴的基础上,探索实施“4+X”模式,以家长根据学生年龄大小自愿向食堂缴纳适量粮食、每餐缴纳1元钱的方式进行补充,县财政再补助一点,营养午饭的菜品更加丰富,一周内基本不重样,使学生既能吃饱也能吃好,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