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制度性安排。从去年开始,青岛市市南区重构6大学区,每个学区由一所初中和几所小学组成,在改善学校治理结构、解决择校热、初小衔接等民众关切的话题上做文章,取得积极成效。
青岛市市南区福林小学多功能教室里,六年级的小学生正在上一堂主题为“舌尖上的化学”的课程,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讲课的是来自青岛第五十七中学的化学老师郗艳慧。
初中老师走进小学课堂,小学生走进初中校园,图书馆、游泳馆等教学设施共享……这是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实行学区制后的一个新变化。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行学区制,在改善学校治理结构、解决择校热、初小衔接等民众关切的话题上做文章。”市南区教体局副局长孙方凯说。
共享教育资源
此前,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采取的大多是教师交流的方式。以市南区为例,2015年共有72名教师参与交流,骨干教师交流率达到81%,中小学交流参与率达100%。
而在学区制下,这种交流方式扩大到了特色课程、教育设施等方面。
“将来一个学区里,所有学校的特色课程、硬件设施包括体育馆、功能教室等都可以交流使用,比如南京路小学的足球赛、福林小学的灯谜赛等特色活动,学区内各个学校都可以参加。”孙方凯说。
教育设施共享的最新案例是宁夏路小学新建的游泳馆。“这个游泳馆让很多学校羡慕,因为大部分学校都没有游泳馆,但在学区制下,宁夏路小学所在的东二学区的其他学校,比如第五十一中学等,将来都可以使用这个游泳馆。”孙方凯表示。
这种资源共享已经写进了学区理事会章程,将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以《青岛市市南区教体局东三学区理事会工作章程》为例,章程明确规定,片区内各成员学校间图书馆(室)、功能教室、运动场所等资源共享;共同协调社区文化、体育中心等社会教育资源以及企事业单位向学校开放;共同开发校外实践活动基地。
东三学区理事会常务理事、青岛第五十七中学家委会主任肖安国也注意到这一交流机制。“一个学区里学校有好有坏,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好学校,但如果形成了学区制,就可以把各个学校的特色集中起来,实现优质资源的均衡,有助于解决择校热的难题。”肖安国说。
据了解,与福林小学的灯谜课程和南京路小学的足球课程对接,第五十七中学开设了灯谜选修课,组建了足球队,使学生在小学培养的爱好特长在中学能够继续有学习提高的机会。同时,福林小学和南京路小学也分别组建了模拟联合国社团,使第五十七中学的外语类特色课程下移到小学高年级。
“我们学校的模拟联合国比赛比较有特色,在举行第一届时还是自己学生参与,但在举行第二届时,我们邀请了学区内的南京路小学、福林小学等小学的学生参加,他们可以到第五十七中学参加培训,利用第五十七中学在这方面的优势资源。”东三学区理事会常务理事、青岛第五十七中学副校长张署强说。
对于这种开放,南京路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表示,的确有助于扩大孩子的视野,对孩子成长大有帮助。“我家孩子到五十七中参加模拟联合国比赛后,回来跟我说,学到了很多东西。”
衔接成硬指标
学区制中提出的“创新九年一贯学生培养模式”意味着,以往家长比较关心的初小衔接成了学校的硬指标,初中老师走进小学课堂,小学生走进初中校园……这些都将是学区制的重要建设内容。
对于第五十七中学化学老师郗艳慧来说,给小学生上课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4月6日上午,当郗艳慧走进福林小学多功能教室,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能引起这群小学生的踊跃回答。
在讲到维生素C时,郗艳慧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在大海上航行,西方船员很多得坏血病死去,中国郑和下西洋时却很少有人得这种病呢?”
有同学说,中国船员喝茶,茶中含有维生素C。
郗艳慧揭晓答案,“茶中虽然也含有维生素C,但含量比较低,主要还是豆芽,他们远航前带上豆子,在船上泡发豆芽吃,豆芽中含有维生素C”。
为了拉近与小学生的距离,郗艳慧还虚构了一个网络红人小胖,主题是小胖要减肥,如何搭配饮食。“现在讲究情境教学,初中上课也一样,但给小学生上课,需要设计一个他们更熟悉更感兴趣的人物作为媒介。”郗艳慧说。
福林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矫子浩说,课堂上讲的淀粉蛋白质等,他们在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但在这堂课上,他们亲自动手做了一些实验,比如淀粉变蓝等,实验环节让他们觉得化学课很有意思。
同一天下午,基隆路小学六年级5个班级的200多名学生走进青岛第五中学,现场感受这所中学的教育氛围,地理模型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足球课、排球课……这些比在小学里更有吸引力的教学设施和课程设计让不少学生直呼好玩。
东四学区理事会主任、青岛第五中学校长董涛介绍,这是东四学区初小衔接的一部分,东四学区包括青岛五中、基隆路小学、燕儿岛路小学、金门路小学一所初中和三所小学,他们组织的初中游学活动,也是为这些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带来一些直观的感受。
在学区制下,市南区多所学校都进行了初小衔接的尝试。去年年底,为了让家长提前了解初中课堂学习情况,南京路小学邀请青岛五十七中教师为六年级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提前感知初中课堂要求。
“比如针对英语学科竞赛,我们和五十七中老师交流,看看他们英语竞赛的题型是什么,好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结合交流结果,我们开发了英语绘本,帮助孩子尽快融入到初中的学习。”南京路小学副校长薛燕介绍。
改革学校治理结构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下,管理主体常常被误以为只有一个校长,一所学校从招生到课程设计、硬件建设上往往都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而学区制,对改善学校治理结构创造了一个机遇,这意味着各种社会力量都能参与到学校管理建设中来。
在一些教育专家看来,学区理事会的成立开始让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记者注意到,在市南区6大学区成立的学区理事会中,都有学校所在街道办的相关负责人,以东三学区理事会为例,在理事会副主任中包括金门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和八大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当我们的学校与周边社区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时候,社区各方代表组成的教育委员会,就应该代表孩子和家长的利益,参与到学校治理之中。”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认为。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扩大学区办学自主权,激发学区办学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以学区为单位探索办学模式改革。
肖安国曾经尝到过和学校沟通交流的甜头,他认为,家长在学区理事会中的话语权,的确有助于从家长的角度对学校建言献策。
由于南京路小学的足球是特色课程,肖安国的儿子在小学时表现出了一定的足球天赋,但毕业升初中时,却面临着无球可踢的情况,后来肖安国和五十七中的老师们沟通,希望学校能组建一支足球队,开展足球课程,这可以吸纳福林小学、南京路小学等喜爱踢球的孩子。
“当时的考虑是,既为这些孩子的兴趣和未来着想,同时也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孩子吸引到第五十七中学来,一举两得。所以在和学校经过几次沟通后,最终第五十七中学成立了足球队。”肖安国表示。
据了解,为了让各学校真正抱团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市南区在考核制度上将以学区为单位对学校进行“捆绑评价”。“制定学区制建设与发展评价办法,以学区为单位对学校进行‘捆绑评价’,重点对学区资源配置水平、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考核。”肖安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