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6年5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个轮子”一起转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之二
更多精彩内容
请见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沈 慧

从2000万元的资本金,发展到拥有数十亿元的市值,北京理工雷科电子公司仅用了6年。理工雷科董事长戴斌说,股权激励是公司迅猛增长的内生动力。2011年,公司的核心科技人员拿到了股权,大家越干越有劲儿。

理工雷科的壮大受益于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的目的是要发展生产力,改革的目的是要调整生产关系,必须抓住关键点、打好组合拳,让改革创新“两个轮子”一块转起来、持续发力。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但还需直面各种制约创新能力提升的“拦路虎”。

近年来,我国科研投入一直在提高,但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偏少,2013年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仅占研发经费总额的4.7%,远低于发达国家15%至25%的比例。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导致我国原始创新的科技成果不多,直接后果是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尽管我国已陆续涌现华为、联想、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成规模的研发机构,研发投入还主要集中于产品、工艺渐进性创新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对创意、科技成果的工程化能力还不足。

区域产业创新布局不合理。由于国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定位、功能缺乏顶层设计,区域产业创新呈现“一窝蜂”式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一项调查表明,在国家确定的7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地方选择发展新能源的达100%,选择发展生物和新材料的各达97%,选择高端制造业的达90%,选择节能环保的达84%。“一窝蜂”现象不仅容易带来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分散浪费等问题,也制约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较低,大量沉寂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造成科技资源极大浪费;科研人员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合理,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创新型企业家群体亟须发展壮大;大学、科研院所定位不清,存在功能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未能形成互补……

加快破除这些科技创新的藩篱,激活科技创新活力,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我们还需快马加鞭。

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的变革,注定荆棘丛生,“道阻且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改革举措、一个个决策建议,直击阻碍创新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成效初显。

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将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现金和股权奖励最低比例从20%提高到50%”,一批“待字闺中”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国务院还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铺设股权激励“快车道”,创新因子充分活跃起来。

曾经,高校院所购置的大量科研仪器设备躺在实验室内“睡大觉”,企业眼巴巴望着。《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后,“沉睡”的科研设备“醒”了,利用率高了,创新活力竞相释放。

近年来,有关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围绕体制机制的改革蹄疾步稳。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批轰动世界的自主创新成果加速涌现,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发展的迫切与转型的紧迫交织的中国,创新驱动任重道远。我们只有让改革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加快转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