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区域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活跃在北京的“引凤人”
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王倩楠 孙 伟

5月12日清晨的北京,一夜小雨后,气温低了不少。匆匆吃过早饭后,曹妃甸推进协同发展办公室驻北京通州组第四小组的赵然、李思远、邓晨,像往常一样各自整理着行装——今天,他们要拜访位于通州任辛庄村内工业园区的企业。

这是曹妃甸在北京的招商队伍,共36人,分成12个小组。他们活跃在北京的各区县、村庄和企业。忙碌,是他们工作的常态,他们每天都“奔跑”在招商第一线。

赵然等三人主要负责通州开发区东区和北区的600余家企业。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他们已经拜访了150余家。

在北京招商,时间和效率意味着一切!曹妃甸推进协同发展办公室主任李如忠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今年1月11日中午11点,他刚刚参加完一场招商活动,电话铃响起。“北京中恒复印材料有限公司有意向来曹妃甸投资,赶快跟他们谈一下!”电话那头,唐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北京(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管委会筹备组组长税勇兴奋地告诉他。挂掉电话,李如忠立即动身,准备和该公司的老板见面。

不巧遇上道路交通拥堵,李如忠心急如焚。他生怕被人“捷足先登”,把这个项目挖走。12点半左右,李如忠终于见到了中恒复印材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半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让李如忠心里有了底,也为最终该项目落户曹妃甸奠定了基础。1月28日,项目正式签约。

往来奔波、分秒必争!从2014年4月至今整整两年,推进办的大部分同事与李如忠一样,不辞辛劳为曹妃甸争取更多与北京合作的可能。

李如忠给记者翻看他的微信群:“由于白天都在不同区域跑招商,大家现在都养成了早晨在微信群里汇报工作的习惯。有必要面对面开会时,通常也都是晚上进行。这样做很提升工作效率!”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曹妃甸重大的战略机遇,北京是曹妃甸招商引资的主阵地。要把握这个机遇,没有人冲在第一线是不行的。”谈及这些年的招商工作,李如忠颇有感触:“2014年4月15日驻京,最多的时候一周往返曹妃甸和北京4次。虽然辛苦,但看着曹妃甸在北京的招商基础越来越好,曹妃甸在北京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引进的北京项目越来越多,真的特别欣慰,也越来越有干劲!”

今年以来,曹妃甸驻京推进办共拜访企业1156家,组织大型招商引资活动8次,签约项目10个,准备签约项目7个,在谈项目58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