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黎协定》引领全球“去碳化”发展——
加强各方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
本报记者 顾 阳

《巴黎协定》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明确了全球各国在碳排放上共同的“硬指标”,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

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绩效表现良好,在气候和能源政策领域的表现超过了不少发达国家

“《巴黎协定》是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成果。目前,中国已经启动国内批准巴黎协定的工作,将争取于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前完成国内法律程序。”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日前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4月22日,17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高级别代表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参与并见证了《巴黎协定》这份全球性气候新协定的成功签署。这是继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应对气候变化协议。

正如专家所言,《巴黎协定》的签署,一方面有助于继续发扬巴黎会议期间聚同化异、合作共赢的谈判氛围,促进各方加速弥合分歧,另一方面有助于持续提升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单一目标来看,《巴黎协定》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明确了全球各国在碳排放上的共同的“硬指标”。按照协定,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在温室气体效应不断显现的当下,千万不要低估了这个小小的2摄氏度,只有把温室气体排放真正控制在设定范围内,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以及我们人类带来的生态风险和生存危机。

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巴黎协定》摒弃了“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把全球所有国家都纳入到了人类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中。

今年是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等。规划提出的13个约束性指标中,有10个与生态环境相关。

此前,中国政府在国家自主贡献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中国愿意与各方一道开辟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新前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

不仅如此,中国政府还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作为中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中国正逐步建立起全面的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并在能源、制造、交通等领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以能源为例,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额的1/3,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可再生能源投资第一大国。

不久前,在耶鲁大学等机构发布的“2016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排名”中,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绩效表现良好,在气候和能源政策领域的表现甚至超过了不少发达国家。中国也是过去10年唯一达到减缓碳排放增长率的发展中国家。

“希望国际各方能尽早完成参加协定的国内程序,推动协定早日生效实施。同时,应安排好今年《巴黎协定》的后续谈判,争取尽快进入落实协定的实质性谈判,为协定实施奠定基础。”赵辰昕呼吁,要继续强化2020年前行动力度,发达国家应兑现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并在2020年后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为《巴黎协定》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