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科技广场,文化舞台上,民间云峰戏团正在上演黄梅戏《杨秀英卖子》,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引得台下的戏友们鼓掌欢呼。今年62岁的程绪生老人告诉记者,几乎每天下午,他都会带着马扎,在台下听上几出戏,真是过足了戏瘾。
云峰戏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使用这个文化舞台是免费的。“之前我们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现在不仅场地好,还很方便。”
类似科技广场上的文化大舞台,目前在安庆市共有138个。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安庆市共建设了公共文化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5个、图书馆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4个、农家书屋1961个、电子阅览室1961个、农民文化乐园91个、社区文化活动示范中心30个、数字影院16个、剧院9座、村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点1533个……
安庆市地处皖西南,区域经济欠发达,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可为什么会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如此下力气?
安庆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科科长曹元勋说,安庆是沿江北岸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经济上欠发达的安庆能不能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实现文化建设的超前发展,反过来影响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于是,安庆市提出“反弹琵琶”,整合设施、人才、项目等资源开展创建工作。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首先要解决硬件问题,钱从哪里来?安庆市转换思路,不花钱或者少花钱解决问题,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建设文化基础设施。
安庆市文化馆原来在一个居民楼里,面积很小,硬件设施落后,是有名的“硬件不硬,软件不软”。通过置换市皖江公园原有的AB楼内3000平方米南楼和6000余平方米广场,并利用楼内原有的设施、布局进行合理改造、配置,新增演出排练厅、多媒体展示厅、数字化非遗展示馆、电子阅览室等多个文化场地。
“我们把闲置的和一些利用效率不高的公共场馆置换出来加以利用,不需要花太多钱,却能办大事。这种做法,对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能平均用力的地方,具有借鉴意义。”曹元勋说。
“建场地要有原则,要么原场地群众文化基础好,活动多,要么该地块群众集中,文化活动潜力大。”曹元勋说。正是这种理念,让安庆市的文化场地利用十分高效。
安庆文化馆馆长齐文斗告诉记者,这里的大部分场地使用已经预约至6月,场地略显紧张。“等到B座装修完毕,情况就会得到一些缓解。”
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安庆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发展战略,近3年来,公共财政投入文化事业共计11.64亿元,年均增长27.4%,实现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全覆盖,目前已基本建成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安庆市突破“先把经济做大,再补文化课”旧路子,在文化建设上先行一步。从城市到农村,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已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安庆市还将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