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出一则消息:“僵尸企业”3年内基本出清。根据该市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在去产能方面,将关停及实施低效产能淘汰企业2000家。苏州把出清“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招,抓住了主要矛盾。这种不等不熬的做法,令人赞许。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符合预期,但固有矛盾尚未缓解。一些市场化程度较低、产业低端、结构单一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投资下降,房地产泡沫、过剩产能、不良贷款、地方债务等风险点也在增多。这些问题,并非经济周期性矛盾的反应,而是供给结构出现错配的结果。
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欧美发达经济体借贷消费,东亚地区提供高储蓄、廉价劳动力和产品,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提供能源资源的全球经济大循环。各种复杂因素汇集,致使国际市场需求空间更加狭小,竞争更为激烈。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借机抬头,我国出口持续受阻,外贸企业困难重重。
另一方面,庞大的内需市场缺乏有效供给与之匹配。不仅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就连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也迟迟得不到有效供给。近年来,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而与市场需求南辕北辙的“僵尸企业”,却在消耗宝贵资源维持过剩产能,造成财富双重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过度依赖投资扩张维持过剩产能支撑增长,不仅难以为继,而且承受的风险和痛苦远比去掉这些产能要更大、痛的时间也更长。举例来说,“僵尸企业”亏损越大,拖欠的工资就越多,职工对企业前途就越感到担忧,银行风险也因此越积越严重。
“僵尸企业”与产能过剩,是因果关联的一个整体。只有除掉“僵尸企业”这个“因”,才能收获去产能这个“果”。然而,现实中有一种担心,认为以处置“僵尸企业”为代价去产能,会让一些地方原本就不活跃的经济更加萧条,甚至导致较大的下岗压力,影响大局稳定。因此,期望依靠扩张的办法做大新动能的增量,稀释旧动能在结构调整中的比重,以此换取两全其美的收获。这种愿望是好的,但处置“僵尸企业”却不可因此一“等”二“熬”。
眼下,新动力正处在起步期,短时间内还挑不起大梁。针对当前经济增速、工业品价格、实体企业盈利和财政收入下降,以及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等突出矛盾,中央有针对性地强调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把深化改革作为主要抓手,以改善供给结构为主攻方向,在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同时,下大力气做好处置“僵尸企业”的“减法”,坚决去掉过剩产能。这样,才能为增强有效供给提供更多宝贵的资源,为改善供给结构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结构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抓手,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做到。这既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也需要咬定青山的努力与实实在在的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
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如何在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中保持社会稳定,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在处置“僵尸企业”的问题上,要把握好多与少的“度”。“僵尸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应抓住重点、分类化解、精准施策、协调推进。既不能简单采取“一刀切”的处置办法,大量破产清算,也不能优柔寡断、徘徊不前。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是多与少的关系,不是做与不做的关系。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安全、质量标准的落后产能企业,绝对产能过剩和衰退产业中长期亏损和停产的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从而为优势产业和企业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和信贷等稀缺资源,增加有效供给。
在安置下岗职工问题上,要把握好点与面的“度”。出清“僵尸企业”重点难点是下岗职工安置与再就业。从点上看,“僵尸企业”所处行业和地区较集中,国有企业比重较大,职工年龄构成中40至50岁的人较多。从面上看,我国劳动力总量逐年减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没有大的波动。尽管出清“僵尸企业”会导致一些地区与行业下岗压力显性化,但完全可以采取人企分开、“保人不保企”的应对措施加以化解。概括起来,就是能培训的培训,能转岗的转岗,确实不能转岗的要做实做细社会保障托底工作。只要点上的工作做实做细,面上的就业压力就会有效化解。
在困难压力较大的地区,要把握好进与退的“度”。诚如前面所说,地处东部地区的苏州尚有大量“僵尸企业”亟待出清,对于那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处置“僵尸企业”和化解产能过剩的困难压力就会更大、负担也会更重。尤其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对高技能人才和年轻劳动力的吸引力持续加大,进一步加重了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处置“僵尸企业”和安置高龄下岗职工的压力,短期调整的确很难看到实效。但越难越要进退有度,“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些地区更应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保持滴水穿石的耐心,一点点攻坚破冰,一步步向前推进。
出清“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既没有“等”的机会,更没有“熬”的本钱。惟有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进一步明大局、辨大势,知进退、把握度,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才能确保中央既定的政策不走样、不变形,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