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并且实施省级统筹的省份,河南在医改领域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大病保险、跨区域结算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医保报销多 大病不发愁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来自中牟县郑庵镇的李金仓抱着两个月大的儿子正在办出院手续,拿到手的结算清单,让他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作为河南一系列医改的受益者,李金仓给记者算了笔账。给孩子看病报销的5万多元医疗费里,仅新农合一项就报销了27941元,此外,大病保险二次报销也有2758元。因为是农村贫困家庭,他还申请获得了19182元的神华公益基金。
“能报销这么多真是想不到。给孩子看病的钱都是借亲戚朋友的,现在病治好了,回家我就能还上账,没有太大压力。”李金仓说。
2014年10月,河南省全面推开新农合大病保险,次年1月1日,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均实行省级统筹、即时结报。据统计,2015年全省新农合大病保险受理约21.5万人次,结报费用6.73亿元;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受理37047人次,结报费用2.39亿元。
目前,河南省已统一城镇居民、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为1.8万元,新农合起付线为1.5万元,均按50%至70%的比例给予分段补偿,年度补偿封顶线30万元。
“河南省自2009年启动医改工作,已经在全省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河南省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张若石介绍说,在河南,医保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线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为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的基础上,河南又率先探索建立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试点。“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比大病保险又进了一步,在基本医保报完了、大病保险报完了、超过了一定数额之后,政府拿出一部分钱,通过商业保险机构,给困难群体专门买了补充保险。”张若石说。
异地就医更省心
为了解决参保人员,尤其是大病转诊参保人员的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报销周期长、资金垫付多、手续繁琐等问题,从2013年起,河南省启动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截至去年底,全省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已全部接入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联网结算。
“看病花了26000多元,自己交了11000多元,这出院了又退了2000多元。”5月13日,来自三门峡的宋女士刚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异地医保窗口办完出院手续。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副处长张绣玲说,像宋女士这种情况,其实是医院先提前垫付了宋女士的报销款,然后再和三门峡市结算。这样一来,只需要数据跑腿,病人就不用再奔波了。也就是说,实行联网结算后,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出院时,只需支付医疗费用应由个人现金支付的部分,医疗费用应由医保基金支付的部分,由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
“享受即时结报便利的背后是统一结算模式。”为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河南省医保中心成立了异地就医领导小组,选择市级统筹开展较好的新乡、濮阳、济源三个省辖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于2013年正式上线运行。同时,搭建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统一了“三个目录”编码及名称、全省异地就医病历审核标准,实行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建立异地就医审批备案制度、全省异地就医结算周转金制度,医疗服务实行就医地管理,各项医疗待遇实现一站式结算。
为解决2000多万长期在外务工人员的看病难问题,河南2015年探索实现了新农合跨省、跨区域的即时结报,外设农民工定点医院,启动实施跨省就医结报试点工作。河南省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王耀平说,目前新增了信阳市、固始县和湖北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的跨省即时结报点,未来这种试点会不断增加。
家门口看病更踏实
从今年开始,河南省将在郑州、洛阳、焦作、濮阳等省辖市和10个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市)启动分级诊疗试点,到202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分级诊疗。
要顺利推行分级诊疗,让群众踏踏实实地在家门口看病,基层医疗改革是关键。2014年11月1日,在全省第一批40个试点县的基础上,河南省109个县(市)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去年,全省累计安排1.22亿元,重点支持65个县级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
根据部署,试点县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把公益性质、医疗质量与服务效率、医院运行管理、医疗费用控制、医患满意度作为医院主要考核指标;有效提高按病种分组付费比例,到2018年,县级综合医院按病种分组付费病种数达到150个、覆盖出院病例数60%以上。同时,试点县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将达到1.7名,每万名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促进形成分级医疗、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河南还将推进城乡居民家庭签约全科医生团队建设,2018年将在10个试点县率先实现每个家庭拥有1名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电子健康档案,到2020年实现全省城乡家庭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