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央行公布了一季度金融数据,在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下,社会融资和新增信贷规模双创历史新高;不过,同样在上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发布了一份《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青年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
一方面市场上并不缺钱,但另一方面创业群体又融不到资喊渴。矛盾的背后在于传统金融供给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创业者的金融需求。对银行而言,之所以不愿意多为创业群体服务是因为无法控制信贷风险。受信息不对称、信贷服务成本高、风险补偿能力弱等多种因素制约,银行对支持青年创业积极性一直不高,即使有一些扶持创业的金融产品,也是额度低、期限短,意义聊胜于无。对于券商等一些有着直投牌照的金融机构而言,青年创业群体同样不是他们盘子里的菜。比起高风险高收益的创业投资,券商更习惯于传统业务,靠吃交易手续费、融资服务费及通道、顾问费已是很滋润。
金融机构没有积极性,就算账上可用的钱再多,青年创业融资依旧难。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创新金融供给,改善创业金融环境。
在间接融资方面,公共财政要加力,构建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市场引入风投资金、政策扶持小额融资的多渠道创业资金投入机制,帮助青年创业者多方筹集资金;通过贴息、补贴担保费用等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信贷风险补偿,通过财政资金成立公益性担保机构和担保中心,为青年创业提供担保,解决银行放贷的后顾之忧。在直接融资方面,要搭建优质创业项目与风投机构的对接平台,积极发展投资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平台,让更多创业者通过股权转让、发债等方式获得直接融资,满足发展需求。同时,还要引导好P2P、股权众筹新兴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积极为青年创业服务。
青年创业融资难,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仍不畅通,打通这最后一公里,不能光依赖央行的货币政策,需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加强政策沟通,有效协调落实,修渠引水,把金融服务送到真正需要的创业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