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解决公务用车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2014年7月,中央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改革公务用车制度,规范公务用车运行管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目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扎实稳妥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公车改革已全面完成,地方党政机关车改正积极推进,中央企事业单位车改正在启动实施。近日,本报派出多路记者赴浙江、湖北武汉等地调研,了解各地公车改革情况。
3月31日,浙江省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全面启动。107家省级涉改单位共取消公务用车1528辆,一般公务用车取消比例达76.3%,所有取消的公务用车封存停驶。
浙江车改历时14年,从地方试点到全面推进,从“摸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其间诞生的“杭州模式”“温州模式”,为我国公车改革提供了一份多元化范本。
自下而上 多种摸索
浙江是全国较早探索公车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起步于2002年杭州西湖区三墩镇车改。在省内车改“自下而上”的摸索中,涌现出一批改革典型,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分别出台了各自的方案。
2001年的三墩镇,48名公务员配有6辆公务用车,每年“车轮”费用近60万元。其中11人是班子成员,车辆调度成了问题。
2002年1月1日,三墩镇开始尝试公车改革,成为浙江车改首吃螃蟹者。2003年,三墩镇亮出首年成绩单:2002年发放补贴20.6万元,与2001年的车辆交通费支出相比下降60%。
此后,公车改革在浙江省内“遍地开花”:杭州西湖区启动乡镇、街道层面的车改;义乌市取消镇、街道所有行政公务用车,公开拍卖13个镇(街道)现有的100多辆公车;台州市黄岩区、杭州余杭区分别在高桥街道探索车改试点等。
各地车改如火如荼,改革矛盾也随之而来。改革标准不统一、货币化改革存在“福利化”倾向、一些官员既拿补贴又坐公车。2005年,浙江对尚未实施车改的地方提出“暂缓实施”。
在省里暂缓车改的压力下,杭州市不断深化车改方案。2009年5月,杭州启动市级机关第一轮公车改革。
“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杭州车改被认为是迄今最彻底的车改之一。杭州市发改委体改处调研员马建华自2003年起全程参与了杭州市公车改革工作。他告诉记者,“单轨制”是指车改单位取消所有公车,所有人员参加车改,公车一辆不留,从制度设计上杜绝“既留公车又发车贴”。
2009年至2011年,杭州分三批完成市级机关车改,共收缴800辆公车,公车开支下降25%,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3443万元。2012年,宁波、温州、嘉兴也陆续推出各自的车改方案。
打破僵局 改革提速
浙江各地探索车改初显成效,省级层面在一度“暂缓”后悄然提速。
2015年末,浙江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省级机关实施方案经中央车改领导小组批复同意。今年1月7日,浙江对公务用车制度作出全面部署。3月31日,107家省级涉改单位共取消公务用车1528辆,所有取消的公务用车封存停驶。
据介绍,此次车改,浙江省各级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的厅局级及以下机关公务员、参公人员和机关行政编制工勤人员都在范围之内。而车改单位,除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调研、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外,取消所有一般公务用车。
对于参改人员,浙江将适度发放交通补贴,用于保障补贴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按中央规定,地方公务交通补贴上限为:科级每人每月650元,处级每人每月1040元,司局级每人每月1690元。
作为浙江公车改革先行试点的杭州、温州两地,杭州的现行补贴标准共有9档,从350元至2990元不等;温州车贴共分7档,从300元至3100元不等。据悉,这些地区原有政策也将按照中央和浙江省对此次改革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车贴是公共财政安排公务活动交通费的另一种形式,不是福利津贴。”马建华告诉记者,杭州在全国首创公车补贴直接打进市民卡,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市公车服务中心、加油站、车辆年检、车辆保险等与公务交通相关事项上支出,但不能取现,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不同岗位用车的需求不同,对于一些外出较多、用车较多的岗位,“一刀切”的补贴是否合适?
在杭州,出行任务较重的工作人员可获得“个人一次性公务繁忙专项补贴”,由本级公共交通专项资金支出,但不超过该经费总额的50%;还有部分单位试行“共同基金”,每人每月从车贴中预留200元,统一存入市民卡中心的公司账户,作为公务用车的“共同基金”,其余打入市民卡个人车改账户,“共同基金”平时实报实销,年底一次核销,剩余部分再按人头均分。
建立机制 确保成效
大量公车取消后,封存车辆如何管理和使用?浙江的做法是,取消的公务用车将通过报废或公开拍卖方式分批处置,保留的公务用车实行标识化管理,喷涂或张贴公务用车标识。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公车使用效率,浙江正积极组建平台实行集中管理,预计将于今年7月初试运行。省民政厅负责人介绍,省民政厅暂时保留的5辆公务用车在平台建成后将转入平台运行,今后再用车就要向平台申请。
为保留车辆建立长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浙江已有不少探索。
2009年,杭州市启动第一批车改后,成立了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负责车改单位业务接待、统一集体活动、大型执法公务活动、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公务用车。中心主要为车改单位提供预约叫车服务,车子定点停放,每辆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严禁司机开车回家,一经发现罚款400元。
2012年,温州市车改后,成立了公务用车服务有限公司。主要保障车改单位县(处)级领导干部在距离市区500公里以内的公务活动,以及重要公务接待、全市性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处置、抢险救灾、机要文件专递及其他特殊公务的用车需要。车改单位用车实行联络员预约登记制度,用车单位由联络员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等方式预约租车。
记者注意到,在车改有序进行的同时,也有不少群众担心,是否会有公务人员打擦边球,违规使用公车?
此次车改中,浙江明确禁止公务人员既领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检查。原则上各类公务用车应当有明显标识,方便群众监督。
“现在,许多机关能在单位开的会就不去区、县,很多工作也改用传真、电话、邮件等方式解决,会议费、差旅费等估计会明显下降,在更大层面上节省了公共财政开支。”省级机关一位负责行政后勤的领导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