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4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大“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正式发布,报告显示——
资源型城市转型脱困关键在创新
本报记者 常 理

当前,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劣、经济结构失衡、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等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日前,由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构建的“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正式发布,会议同期发布了《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各地级市转型评价》。

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虹介绍说,此次研究的最大特色表现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选择方面,在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结合发展问题和转型目标提出了“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环境转型”“制度转型”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构建起立体化的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从评价结果看,2014年我国115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中,综合转型指数位列第一名的是包头市,得分为0.773,第二到第十名的分别是三明、铜陵、湖州、池州、乌海、龙岩、南平、韶关、广元。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滑,表面上是受困于资源枯竭,但本质的原因还是创新不够。”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潘继平认为。

以大庆油田为例,通过大幅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大庆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报告》显示,2014年大庆经济转型指数在全国115个地级城市中排名65位,但是环境和社会转型良好,大庆综合转型指数为全国第11位。《报告》建议,大庆下一步应大力拓展多元经济的发展,比如发展高新区,在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新兴产业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报告》认为,解决好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有助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社会转型,是实现成本较低的社会转型路径。同时,当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两者同步推进时,对环境转型的促进作用最大。

此外,对于不同发展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来说,成长型、再生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效果好,但与预期不符的是环境转型和制度转型指数普遍偏低,影响了总体转型效果。多数衰退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落后于其余三类城市,若不尽快实施有效转型战略,城市转型将持续陷入困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