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北部边海防部队点多、线长、面广、远离后方医院,面临着卫勤保障能力弱、后送难、驻地地方卫生资源匮乏等诸多难点,原沈阳军区联勤部在全军率先探索出依托式、区域式、定点式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卫勤保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我军边海防部队特色的供给型卫勤保障新路径,使“医疗直通车”畅达边海防一线。
直接服务基层官兵
“咱们一线官兵是医疗保障新模式的直接受益者。”去年12月初,在解放军某医院住院部大厅,刚刚办完出院手续的辽宁省军区某边防团上等兵李建强欣喜地告诉战友。
战士在训练中受伤在所难免。那次,李建强在训练中不慎受伤,情况十分危急。战友见状直接把小李送到附近的解放军某医院。由于送诊及时,小李脱离了生命危险,休养一个月便痊愈出院。“如今,基层官兵有了医疗需求,不用再去团卫生队接受检查治疗,而是直接前往后方医院。”该团卫生队队长邓恒亮说。
海防团日常训练任务繁重,夏秋两季长期在海水中训练,皮肤病发病率较高。以前由于卫生队没有皮肤病专科医生,海训场离部队医院又远,官兵们只能忍着病痛坚持训练。目前,军区在该团建立了社会化医疗保障试点,该团直接与地方医疗机构签订了军地合作协议,由地方医疗机构负责官兵的急诊和住院治疗,按照当地医疗卫生收费标准结算费用,并享受优惠政策。
海防团卫生队队长孙道秋告诉记者,得知不少官兵因训练患上皮肤病的情况,地方医院的专家带着冷冻机、激光仪及皮肤病新药、特效药来到海训场,为百余名官兵解除了疾病困扰。“他们还为我们卫生队医生讲解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升了我们的医疗水平。”孙道秋说。
从期盼走向现实
卫勤保障模式的创新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边海防一线官兵看病难的问题,那么,新模式究竟如何发挥效用?
借助后方医院优势,实施依托式医疗保障。北疆边海防部队分布在很长的边海防线上,其中多个部(分)队驻地远离本级卫生机构,靠近后方医院。按现行医疗救治规定,官兵就医必须舍近求远、逐级转诊,既耗费时间又延误救治。为此,他们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距离部队卫生机构超过50公里,与后方医院相距30公里以内或后送时间少于半小时的分队,门急诊、住院医疗保障纳入后方医院,官兵持保障卡或有效证件直接到医院就诊;医院在完成伤病员收治任务的同时,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巡诊;部队按保障人数将标准卫生事业费划拨医院。辽宁省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处长于海龙由衷地说:“依托式保障既体现了‘就近就便’保障原则,克服了多重转诊弊端,降低了后送医疗风险,又促使医院前伸保障,有利于提升建制卫勤保障能力。”
整合建制卫勤资源,实施区域式医疗保障。边海防部队营连中军医、卫生员人数少、力量弱,只能进行简单医疗处置,稍重的伤病员就要后送。而很多单位远离团卫生队和后方医院,路况不佳,遇有恶劣天气,后送更加困难,极易延误救治。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联勤卫生机构将距离团卫生队和后方医院超过50公里,一定区域内多个驻地相近的分队进行整合,建立中心卫生所,实行区域式医疗保障。采取“集中式管理、派出式保障”的办法,中心卫生所人员由卫生队集中管理,每半年轮换一次;设备、经费、医疗用房由军区统一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区域式保障模式有效避免了卫生人员各自为战和私自调整使用的现象,实现了力量资源的有效整合。
填补一线保障空白,实施定点式医疗保障。边海防部队独立执勤班排和哨所高度分散,是医疗保障的空白点。为实现全员覆盖,他们还探索在独立执勤班排和哨所设立医疗点,实行定点式医疗保障。这一定点式医疗保障填补了一线保障空白,消除了医疗救治的死角盲区,有效增强了边海防部队应急医疗保障能力。
走融合发展之路,实施社会化医疗保障。边海防部队普遍医疗条件有限,需借助地方卫生资源提升卫勤保障效能。近年来,联勤卫生系统在深化完善边海防部队医疗社会化保障上下功夫,先后指导各省军区与省发改委、卫生厅等部门联合下发《远离军队医疗机构人员门(急)诊社会化保障实施办法》等法规文件,将符合条件的军队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医疗保障范围,开通官兵就医“绿色通道”。
补齐战时卫勤保障短板
据了解,卫勤保障新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完善制度,有效解决了边海防部队和小散远单位医疗保障难题,提高了基层部队卫生能力和服务保障质量。然而,如何更好改进和深入推广,有关专家认为仍有提升空间。
一是进一步健全依托式保障常态化运行机制。越过建制团以上部队卫生机构,直接依托后方医院保障,与现行逐级转诊后送医疗服务制度不相符;同时,服务保障任务的拓展,对后方医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从制度机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重点解决好医院巡诊的常态化、制度化,部队经费划拨的途径和方式等问题。
二是进一步发挥区域式保障机构职能作用。中心卫生所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成型的建设标准和工作规范,其勤务定位是什么、在部队卫勤保障链中的职能任务如何区分、建设标准和工作标准如何确定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实践检验进行明确和规范,促使其切实发挥职能作用。
三是进一步激发部队卫生人员内在动力。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平台,缺少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措施,少数卫生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和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仍然存在,这也是制约部队卫勤保障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创新部队卫生人员管理使用办法,建立规范培训考核体系,畅通选调交流渠道,真正调动部队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是进一步探索边海防部队战时卫勤保障模式。“服务平时、保障打赢”是卫勤保障的根本任务,卫勤保障新模式较好解决了平时保障问题,而在战时卫勤保障上还有短板。需要结合边海防部队任务特点,拓展和完善保障模式,研究提出组织指挥、保障样式、装备配备、人员使用、救治技术等战时卫勤保障方案,加强应急演练和战伤救治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战时卫勤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