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大地至今传颂着一位英雄的故事。50多年前,一位名叫王杰的战士在危急关头舍身扑向意外爆炸的炸药包,为保护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从此,他用生命铸就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长河中的一座丰碑,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对崇高价值的追求和信仰。
今天,面对改革强军的严峻挑战,全军上下都在探讨什么才是新形势下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什么才是强军征程上不变的追求?春节过后,记者再次走进王杰生前所在部队,期待从这个有着优良传统的英雄部队中寻找答案。
信仰之光
半个世纪以来,在第12集团军某装甲旅王杰生前所在连队,这样的场景从未中断:官兵每天早起轮流铺“王杰铺”、连队每晚点名第一个喊“王杰”,每周安排一天作为“学习王杰日”,每月举办一次“王杰陪伴我成长”故事会……从老班长王杰牺牲那天起,这种特殊的教育就成为官兵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长期以来,连队始终用“两不怕”精神固本培元、浇铸忠魂,让老班长王杰信党、爱党、为党的崇高情怀在一茬茬官兵中接力传承、深深扎根。
采访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告诉记者,作为王杰传人,每一名官兵都在映照着英雄的样子,折射着英雄的精神。扫雷班班长沈振华患脑垂体损伤住院休养,得知连队参加重大演习,坚决要求回连队接受任务。一次行动中,扫雷车突发故障,他带领技术骨干连续抢修3个多小时,故障排除后他一头栽倒在地。记者问他为啥这么拼命?他说:“因为我们是王杰的传人!”
几年前,徐州市公安局的求助电话打到了连队。原来,一处工地上挖出一枚长1米、直径40多厘米战争年代遗留的炸弹。弹体锈蚀严重,因不能辨认弹种,几家排爆单位不敢接手。时任“王杰班”班长杨瑞旺和战士王意锦火速赶到,他们从容不迫,先用电雷管、炸药制作起爆器,再小心翼翼靠近炸弹,用胶带将起爆器缠绕在弹体上,稳稳接好线,缓慢撤离……随着“嘭”的一声巨响,险情顺利解除。杨瑞旺说:“与群众安全相比任何困难都不可怕!”
故黄河是徐州的一条悬河,横穿徐州城区,历史上多次决口,污物散发的臭味经常飘到居民家中,令百姓不胜其扰。徐州市决定开展清淤行动。在清理其中老大难段时,因河水未抽干,工程机械进不去,只能靠人工清理,市领导第一个想到向王杰生前所在部队求助。“弘扬‘两不怕’精神模范连”官兵到达现场后,挽起裤腿赤脚跳进污泥中,锹铲、盆端、肩扛、手掏,一干就是3天。周边居民被感动了,也自发参与到清淤行动中。
敢打必胜
一场实兵训练在深山密林展开,只见高速行进的装甲步战车车顶舱门突然打开,一名士兵挺身而起,将火箭筒往车盖上一架,迅速瞄准目标,果断扣动扳机。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火舌喷出,目标被炸得粉碎!
记者发现,从训练场下来的官兵有一个共同特点:手茧厚、脸庞黑、伤疤多。为锻造能打胜仗的素质本领,连队把官兵放到复杂环境中磨、险难任务中练、实兵实弹中考,培养敢闯敢拼的顽强意志、有我无敌的血性斗志。他们针对实战中可能遇到的4大类83种障碍设施逐一研究试验破障方法,对35种副防御设施障碍分别制订3种以上排除方案,研练4种快速布雷法在攻防转换中的作战运用,摸索出14种常用地雷在不同土质及特殊环境下的埋设技术。这些年,他们在集团军第一个展开夜间实爆训练,第一个组织水下破障攻关,第一个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施遥控爆破,第一个运用火箭布雷车单车自主布雷。
一次演习,连队受命架设野战靶标系统,在荒山野岭风餐露宿74天,经常连续作业超过16个小时。演习当天,他们冒雨将近20吨的装备器材搬运到山顶。作业区坡陡路险、泥泞湿滑,战士刘佳玉一只鞋子陷入泥浆,就赤着脚继续抬,脚被刺破了也顾不上处理,直到演习结束,医生从他沾满血迹的脚掌中拔出一根近2厘米的“木签子”。
在一次次磨炼中连队官兵认识到:“军队可以有和平时期,但不能有和平心态。无论未来战争打的是钢铁还是硅片,人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不会改变,人与装备的完美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工兵爆破是“坐在火药桶上的专业”,左脚踩着艰苦,右脚踏着危险。水下实爆课目危险性更大,连队官兵科学攻关,先后拟定了12种方案,提出6种破障新战法,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填补了集团军工兵专业训练的一项空白。
近10年来,无论是训练考核,还是比武竞赛,连队一直以领跑的姿态走在前列,在旅以上比武竞赛中,先后摘取247枚奖牌,集团军地爆专业29个课目纪录,有19个由连队官兵创造并保持。
血性军人
习主席指出,军人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无数事实证明,不论平时还是战时,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血性胆气,永远是我们在党和人民需要时,面对下一场战争的最大底气。
然而,承平日久,血性的消磨对一支部队形成了“软杀伤”,一些官兵错误地认为“准备打不一定真打,打起仗来也不一定能轮上我”,有的甚至说“我家只有我一个,打仗不缺我一个”,还有的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心存怀疑。
军队可以有和平时期,但不能有“和平心态”。精神的弓弦锈蚀断裂,思想里没有了马蹄狼烟,未上战场便注定失败。历史事实反复告诫我们,只有始终肩负“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使命担当,才能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思打仗之责、谋打赢之策、练打赢之招。
连队在担负旅作战重难点课题某工程保障攻关任务时,官兵每天人均负重40多公斤,冒着近50摄氏度的地表高温,来回十几趟进行相关试验,一天下来个个累得直不起腰。考核验收当天,官兵乘坐登陆艇在海上连续航行40海里,不少人晕船呕吐,体力严重下降。登陆艇抵岸后,他们顾不上艇体摇晃湿滑,仅用26分钟,就开设了一条长100米、宽5米的通路。军区考核组评价:“英雄连队果然名不虚传,不愧是能打胜仗的开路先锋!”
挖埋雷训练,他们专拣砂石路、坦克跑道等坚硬地带展开;构筑掩体,他们专挑河边水塘边荆棘丛生、草根纵横的地方下锹;实战化演练,他们自我加压,人人负重30公斤,向300米高的山头发起冲锋……长此以往,“茧最厚、疤最多、脸最黑”成了连队战士血性“印记”。
习主席反复告诫,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在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下,血性的消磨是我军最大的危险,贪图安逸是官兵精神的“软肋”。未来战争不管哪种样式、不管强度高低、不管对手是谁,老班长王杰身上那种“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血性胆气,永远是制胜的法宝利器。“师出之日,有死为荣,无生之辱。”只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豪情,才能淬成压倒一切困难的钢铁意志,未来战场上才会不辱使命!
精神传承
多年来,连队官兵身体力行老班长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格言,在名利得失面前交出了合格答卷。
就在战士曹梦伟打算选改士官时,一次障碍训练,曹梦伟不慎从高墙上摔下来,造成左腿骨裂,不仅士官选改考核不能参加,以后也不能进行高强度训练。“连队是个荣誉集体,谁都没有权利拖全连后腿。”曹梦伟主动要回了自己留队申请,带着遗憾退伍了。
战士李球患强直性脊椎炎,退伍时,父母与县民政局领导专程赶到部队,要求提高评残等级和补助标准。小李听说后,把他们领到连队荣誉室,向他们讲连队传统,讲老班长“三不伸手”的故事。他的父母和民政局领导很受触动,主动放弃了不合理要求。
军人的榜样树在老百姓的口碑里,树在时代的风尚里。多年来,连队官兵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相继资助了徐州、邳州等地60余名失学儿童。现在,有20多人大学毕业后选择支教、做志愿者,纷纷表示“王杰传人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要把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数十年来,一代代官兵树立军人样子,始终引领着人民群众对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风尚的主流价值追求。“弘扬‘两不怕’精神模范连”已经成为军内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慕名前来学习参观的党政领导、师生员工达100多批次上万人。“王杰中学”“王杰储蓄所”“王杰派出所”等一大批学习王杰先进单位挂牌成立,形式多样的学王杰活动像春潮一样,遍及淮海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