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向好迹象明显,数据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并倾向于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开始显现。二季度,随着前期积聚的稳增长积极因素开始发力,以及新的政策措施继续发挥效应,宏观经济具备保持企稳向好的条件——
4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了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PMI为50.2%,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
3月份,制造业PMI为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PMI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
从12个分项指数来看,与上月相比,产成品库存指数有所下降,其余11个指数均有所上升。在上升的指数中,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等9个指数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采购量、购进价格、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幅最高,超过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认为,3月份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受多重因素支撑:首先,春节过后企业集中开工,以及近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制造业生产和市场有所回暖。其次,制造业进出口市场需求有所回升,重回扩张状态。再次,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回升以及部分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反弹,企业采购活动趋于活跃。
此外,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制造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加之近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房地产市场回暖,都对生产和消费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3月制造业PMI指数中止了过去7个月连续低于荣枯线的局面,这与近期我国PPI价格降幅收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自2015年以来首次转正等情况也是吻合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说,除春节假期因素提前在2月释放完毕外,1月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投放增长较快、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加快落地、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明显上涨等也是3月制造业PMI表现相对亮眼的客观原因。
与此同时,近期美欧制造业回暖等外部因素对中国制造业或也有一定拉动作用。例如,3月份美国Markit制造业PMI指数小幅上升,代表中西部地区的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更是由2月的47.6%上升至53.6%;欧元区制造业PMI也达到近两个月的高位,综合PMI从53%升至53.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经济增长已初步触底企稳,而各项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都出现明显回升,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趋向活跃;购进价格指数持续提高,可能预示去库存活动将发生转折性变化。根据PMI指数判断,一季度经济增速不会再下降。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加快
“3月非制造业PMI的回弹在2月先行指标中已现端倪。”连平分析说,2月份,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已从58.4%回升至59.5%,其中,建筑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大幅回升7.6个百分点至66.3%,显示年初以来建筑业活跃度明显增强。
在非制造业PMI各单项指数中,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和销售价格指数环比均有所上升,升幅在0.1个至2.1个百分点之间。其中,新订单指数升幅最大。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环比均有所下降,降幅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其中,从业人员指数降幅最大。
“新订单指数和销售价格指数均有所回升,新订单指数升幅更为明显,意味着经济潜在增长动力有所增强,市场基本面保持向好发展态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武威认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也认为,3月份,商务活动指数回升,市场基本面趋好。特别是新订单指数和价格指数的回升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继续增强。
分行业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1%,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增速有所加快。其中,批发、邮政、住宿、电信、互联网软件、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市场增长较快,商务活动指数处于较高景气区间。零售、餐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旅游等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服务性行业受春节已过等因素影响出现一些季节性回落,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本月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临界点以上,业务总量增长较快。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表明服务业市场需求回升。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0%,新订单指数为50.5%,分别比2月份上升2.8个和2.4个百分点,表明随着有效投资发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加快推进以及气候转暖,建筑业市场需求增加,建筑企业生产进一步活跃。
“与制造业PMI类似,非制造业PMI回升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春节假期因素提前释放完毕影响;同时,近期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升温直接带动了建筑业发展。”连平表示。
蔡进指出,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的回升,表明经济增长呈现向好迹象,我们认为继续回升基础仍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望增强。
企稳向好有望延续
专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明显积极变化,呈现企稳向好迹象。前期积聚的稳增长积极因素开始发力,新的政策措施又在注入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好不断释放,简政放权、为企业降税减费力度继续加大,预计二季度经济保持企稳向好具有支持条件。
连平认为,从3月先行指标来看,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将从59.5%回调至59%,除服务业继续保持基本平稳外,建筑业活动预期指数从66.3%降至63.7%,这很可能与近期部分一线城市加强房地产调控的预期有关,4月或5月非制造业PMI或将略调整至53.3%-53.5%左右,向上突破54%或向下跌破53%的可能性都不大。
“随着中央推动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上制造业的带动,非制造业仍有望实现稳中求进。今年上半年,非制造业PMI有望保持在高出荣枯线3个百分点以上的水平。”连平说。
不过,由于当前我国新旧增长动力仍在持续,结构调整持续加快,市场在调整中正在寻求新的平衡,经济运行中短期波动的因素依然较多,后期数据仍需观察。
连平指出,五大分项指数齐升,显示制造业下行压力有所缓解,但后势仍待观察。与此同时,3月非制造业PMI指数为53.8%,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中止了前两月的连降势头。尽管已回归较高景气区间,但后续不乏调整可能。
赵庆河也指出,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仍存在不少困难。本月反映企业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企业比例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仍超过四成,尤其是小型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的状况还有所加剧。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应紧紧抓住市场回暖、企业信心回升的有利契机,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特别是将降成本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成本的降低巩固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信心。同时,继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进程,特别要防范因市场需求回暖而动摇其决心;要加大补短板与稳增长实现共振的力度,在使经济更加协调的过程中夯实经济增长基础;要做好去杠杆有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