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晶 雷汉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国两会上,扶贫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500万人摆脱了贫困。赵勇代表说,扶贫是本“明白账”。为了推进精准扶贫,河北给所有的贫困村都派去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首要任务就是精准识别贫困户,每年搞一次动态调整,并建立了大数据平台,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赵勇代表介绍说,河北采取了多项“硬措施”,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打好“当头炮”。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一方水土养不起42万贫困人口。河北通过移民搬迁,把他们搬到城区周边、园区周边、景区周边,彻底拔掉穷根。
唱好“重头戏”。对160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重点推进产业扶贫。
打好“组合拳”。把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山区开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统筹起来推进,让贫困地区有更强的综合发展能力。
织好“保障网”。对150多万没有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的特困低保群众,采取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的方式,提高保障水平。
用好“指挥棒”。对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单独考核,扶贫工作成效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占到70%以上。真正把扶贫任务传导给县(市、区)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和工作队员,让他们专心致志打好脱贫攻坚战。
赵勇代表说,扶贫开发工作最大的瓶颈是资金。2015年,河北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省财政安排扶贫类资金10.8亿元,比上年增长8%。除增加专项扶贫资金外,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农业发展、农村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也向贫困地区进一步倾斜。同时,还借助社会资本,特别是基金的力量,大力支持扶贫项目,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赵勇代表表示,当前,河北省还剩下31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的深山区,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生产条件较差,扶持难度较大,“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