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攻坚战中,贫困群众能否脱贫致富,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致富门路。为帮助贫困群众致富梦想变成现实,井冈山革命老区吉安市结合实际闯出了“一个农户一亩柚子、一个鸡棚、一亩葡萄、一个劳动力在园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精准扶贫致富路子,让群众学得到技术、找得到市场、分得到红利、看得到希望。
吉安市是革命老区,分布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4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区县和661个贫困村。点多面广,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贫根难断。“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在这种理念指引下,吉安市紧扣找准产业扶贫路子、抓住金融扶贫关键、健全精准扶贫组织三大重点,强化资金、技术保障,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群众在脱贫实践中信心倍增。
50岁的吴冬华是横江镇良枧村委湖州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有80多岁母亲、常年患病吃药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女,2011年,吴冬华又因病落下残疾,家庭陷入赤贫。就在吴冬华心急火燎之时,全国劳动模范、葡萄种植大王、共产党员肖璋英出现在他面前。肖璋英把吴冬华带进了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为他流转了一片11亩的荒山坡,到信用社为他担保了1万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合作社还为他提供种苗、种植技术指导,并通过销售渠道帮他解决了销售难题。现在,吴冬华每年收入6万多元。在吉安县,像吴冬华这样种植葡萄的贫困户有1551户,亩均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形成了“合作社+社员+贫困户”、有效化解农户技术和市场风险难题的好模式。
吉安市农业龙头企业吉安温氏公司则采用了提供技术服务、鸡苗、药品、饲料,并回收全部合格成品鸡的“公司+农户”合作模式,让962户贫困户当起了“甩手掌柜”。9664名贫困农民通过技能培训转成了园区合格工人。
种养能人、专业合作社、龙头公司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政府牵头筹措担保基金,金融单位为产业发放贷款。资金技术有了保障,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看得到前景,拿得到收益:井冈蜜柚盛产时每亩能收获约2000公斤,每公斤约6元,亩均净利润约1万元;横江葡萄盛产期每亩产量约1250公斤,每公斤约8元,亩均净利润约8000元;温氏养鸡,一个鸡棚500平方米,每年出栏4批,年纯收入近4万元;园区务工,月工资一般在2000元以上,一年至少收入2万元……一笔笔“明白账”算进了群众的心坎里,体现在蓬勃发展的致富产业上。
发展产业需要资金且有风险。为打通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瓶颈,尽最大努力减少市场风险,吉安市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解题——“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去年,仅吉安县就整合投入扶贫资金近3亿元,着力创新构建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的“四轮驱动”金融支持模式,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的无米之炊难题,又解决了其后顾之忧。产前,政府出小头,撬动银行大头,群众贷款,政府担保,通过1500万元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撬动1.2亿元产业贷款,对贫困户贷款实行全额贴息,累计发放贷款1602户,6487万元,贴息467万元。产中,现金直补到户,解决产业发展难题。井冈蜜柚每亩奖补200元,横江葡萄每亩奖补300元,采用避雨棚、滴灌等设施的,还分别另加奖补。产后,创新推出产业保险,降低贫困户创业风险。葡萄保险费每亩180元,百姓只要出30元,最高每亩可赔偿3000元;肉鸡保险费每平方米0.9元,百姓只需负担30%,最高每平方米可赔偿94元……“政府补一点、保险公司担一点、群众出一点”的模式,给创业的贫困户吃了“定心丸”。
病残户、孤寡户、五保户怎样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吉安县永阳镇江南村将荒地、旱地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按股分红、贫困户全覆盖”的四统一分模式发展井冈蜜柚,贫困户由县财政担保贷款入股;病残户、孤寡户、五保户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无偿入股,做到家家种蜜柚、户户是股东。
齐心立下军令状,率先脱贫奔小康。吉安市本着导向实、工作实、作风实的要求,把“四个一”产业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从2015年起,吉安市计划每年全市精准脱贫10万人,到2017年把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5个国定贫困县中的吉安县、井冈山市在2016年底率先脱贫摘帽,永新县、万安县在2017年底脱贫摘帽,遂川县在2018年底脱贫摘帽。全市力争在2018年基本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