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俊毅
山西省天镇县逯家湾镇李家寨村51岁的杨素芳,丈夫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家里一贫如洗,儿子娶不上媳妇。如今,杨素芳在北京当保姆照顾老人,每年收入有4万多元,全家摘掉了贫困帽,也有人给她儿子张罗提亲了。像杨素芳这样一人进京当保姆而全家脱贫的妇女,在天镇县有500多位。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天镇,为何有那么多进京保姆呢?这还得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派驻山西省天镇县的挂职干部王剑辉说起。今年52岁的王剑辉2005年从部队转业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4月被派到山西天镇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这一干就是4年。
天镇县位于山西最北端,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总人口21.8万,贫困人口就有4.66万。王剑辉刚到天镇县挂职的2012年,天镇县财政收入刚突破1亿元,是个典型的“民穷县也穷”的地方。如何帮助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呢?王剑辉走遍天镇摸情况,冥思苦想找办法。他发现,天镇县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但有两大优势:一是距北京280公里,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二是有富余劳动力5.4万,其中妇女2.6万。2012年末,正值北京春节前夕“保姆荒”,王剑辉有了主意,发出“带着乡亲们到北京过大年”的倡议。
主意很好,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天镇县群众乡土观念浓厚,相对闭塞守旧,外出打工有三怕:一怕工资没保障,二怕遇到危险,三怕到大城市难以与人沟通。要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村妇女走出去,需要过“五关”——妇女自身观念关、丈夫面子关、子女理解关、村干部思想关、村民舆论关。王剑辉意识到,扶贫首先要扶观念之贫。为此,他带领妇联、扶贫办的同志,起早贪黑钻山沟,走村入户作动员,给贫困群众算长远账、算增收账,逐渐打消了妇女们的顾虑。
2012年11月,天镇县第一批19名农村妇女进京当起保姆。王剑辉带着她们与客户对接,教她们乘地铁、换公交。天镇妇女的淳朴、诚实受到北京客户的认可,两天之内,19名妇女全部顺利就业。此后,每星期至少有10名天镇妇女踏上进京的列车,“天镇保姆”迅速走俏京城。
为了打响“天镇保姆”品牌,在王剑辉的倡议下,天镇县把废弃的军营改建成面积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50万元、功能齐全的家政培训基地,与北京家服中心、高校对接,创建“基地+中心+高校”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家政培训基地既教贫困妇女家政服务理论知识,又教实际操作。小到坐姿站姿、沏茶倒水等细节,大到菜肴烹调、家居保洁、家电使用,“天镇保姆”在上岗前都能得到系统的培训。天镇县专门成立了推进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在北京设立劳务输出办公室,构建了培训、用工、服务、保障“一站式”工作机制,实施“动员、培训、输送、签约、服务、回访”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真正做到“宣传动员当好领路人,就业服务当好介绍人,亲自输送当好保护人,跟踪保障当好‘娘家人’。”每年春节前,王剑辉都组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座谈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连续3年的大年初一,王剑辉都给每位在外务工的“天镇保姆”发送慰问短信,并组织扶贫干部到北京与她们一起聚餐过年。
挂职3年多来,王剑辉累计就地培训贫困妇女83期5478人,成功输出2800人在北京、太原等地就业。一名贫困妇女当保姆,年均增收约3.5万元,相当于种植100亩旱地或饲养300只羊的纯收入。这些人每年可带回劳务收入8000多万元,相当于天镇县财政总收入的一半。“天镇保姆”让2800多户贫困家庭实现精准脱贫,老百姓亲切地称王剑辉为“保姆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