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系列评论⑤
让政府有税收
崔文苑

我国以往更多依靠增加劳动力、资本投入的经济自然增长来获取税收;今后应转向依靠从由技术和管理创新带来的经济内生增长中获取税收。在优化产业布局中稳步扩大税源,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在三产协调发展中推动税制改革同步进行

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增速正在放缓。从2015年前三季度税收收入的走势和全年预测分析来看,2015年税收收入增长应低于上年,且明显低于经济增速,预计这种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作为财政收入的两大支柱,以土地财政为主的非税收入难以为继,因此,如何借经济转型契机,优化税制结构、培育优质税源,对未来财政增收、民生改善意义重大。当然,这也是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税收收入下滑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增长乏力。历史经验表明,以税收收入为主的财政收入周期与经济增长同步,但波动幅度却高于经济周期。换句话说,经济繁荣时,税收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速变动;经济疲软时,衰退速度也快于GDP增速变动。此外,旨在营造公平税负环境的系列减税措施是导致税收收入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以营改增为例,自2012年1月1日启动试点到2015年6月底,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达509万户,累计减税4848亿元。

在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的前提下,亟需抓住经济转型的契机,为长远培育优质税源做好铺垫。一般来说,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税收增长效应。我国以往更多依靠增加劳动力、资本投入的经济自然增长来获取税收;今后应转向依靠从由技术和管理创新带来的经济内生增长中获取税收。

首先,在优化产业布局中稳步扩大税源。经济增长的过程,实质上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群体不断壮大、税源也随之扩大的过程。只有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并不断实现结构裂变,税源才会不断扩大。因此,要通过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拓展产业链来丰富税源。而这需要在推动税收改革时,结合产业政策做好“加减法”。比如,应针对繁荣市场、缓解就业发挥重要作用的小微企业加大减免税力度;通过优化税率提高百姓边际消费倾向,引导消费升级。此外,推进税制改革过程中,不妨对粮、油、蔬菜、肉制品和水果等的加工和流通全部实行低税率,坚持扶持农业生产和保护农产品消费两大政策目标。

其次,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上世纪6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税收贡献大幅提升、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逐步形成。OECD(经合组织)国家直接税占税收总额比重1965年时达到55%,1975年后超过60%。这些发达经济体直接税比重上升的背后,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中工资水平逐步上升,个人所得税税源得以扩大;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产业创新驱动带动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的格局得以形成。就我国而言,目前三大产业结构状态与发达经济体上世纪60年代的情况相近,但直接税占比不足25%,有空间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最后,在三产协调发展中推动税制改革同步进行。一方面,利用税收等政策工具促进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比如通过税收调整促进企业主辅分离,让服务业发展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另一方面,通过加快税制改革,平衡三大产业之间的税收关系。比如加快推进增值税改革,打通三大产业的抵扣链条,统一各个行业的流转税制度,使税源格局与税制结构相对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