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空中王牌今更亮
——空军航空兵某师聚焦强军目标狠抓战斗力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姜天骄
飞行员在进行地面演练。 本报记者 姜天骄摄

这是在人类空战史上写下辉煌战绩的空军航空兵部队,朝鲜战场的赫赫战功、毛主席的亲笔嘉奖为他们赢得了“空中王牌”的美誉。

当人类战争进入信息化时代,这支曾经创造“空中拼刺刀”“放牛娃打胜仗”传奇的王牌部队,能否率先实施军事变革、实现自我革新,在新时期延续“空中王牌”的英雄品质?隆冬时节,记者来到空军航空兵某师采访,从“今天准备战斗”的铮铮誓言到深入人心的“战场思维”,这里始终有一种“临战”的紧迫感,如箭在弦。

不给自己留有余地

漫步在营院中,一块巨石上镌刻的一行大字格外醒目:打造世界一流空中精锐之师!该师师长王卓平告诉记者,打造世界一流,就要把自己逼到绝境!环境恶劣,可打可不打的坚决打;条件复杂,可飞可不飞的坚决飞;没有要求,可上可不上的坚决上!

去年盛夏,黄昏时分,未知条件下的实弹突防突击将要展开。然而大漠戈壁,狂风怒号,云团翻滚,风力、风速都已超出装备性能极限和日常实弹训练条件。

担负任务的某团团长陈权龙意气风发地驾机升空,“千里走单骑”远程奔袭。为达到最佳作战效果,增加突防的隐蔽性,他们逐渐将高度降到了最低。但在风速每秒18到20米、气流汹涌的条件下超低空钻山沟隐蔽突防,稍有差池,战机就有可能发生事故。陈权龙镇定自若,稳稳操控,硬是在对手火力的重重封锁下“取敌上将首级”,并且全身而退………

在这次演习中,陈权龙不仅凭实力夺得“金飞镖”,还开创了极端恶劣天气远程机动、超低空山谷突防、实弹攻击3项纪录。

“这么危险的天气,你们怎么敢打?”“要是真打仗,敌人恐怕不会给我们选择天气的机会吧?”陈权龙告诉记者,“给自己留有余地,就是在为对手创造机会。在武器装备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我们要胜利就要抓住一切贴合实战的训练机会”。

新装备整建制转场驻训,一场暴风雨不期而至。狂风卷起豆大的雨点倾盆而至,水平能见度仅为几百米。军区空军首长端坐塔台面色凝重,不少前来指导的机关工作人员认为该师会要求推迟计划,延期进驻。然而时间一到,只听该师指挥员一声令下:起飞!数十架战机依次犁开跑道上的积水,变双机编队起飞为单机跟进起飞,准时准点到达指定“战位”。

空军在该师组织集训,“钻山沟”演示飞行时天气突变,云底高不足千米,能见度只有五六公里。而飞行区域里山的高度就有1800多米,在这样的条件下飞进山谷,难度太高、风险太大,但他们仍然按计划起飞。钻进山沟后,连雷达都找不见他们的踪迹。改用无线电呼叫,也因为山谷屏蔽,他们没有任何反应。观摩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而在场的师领导们却泰然自若。10余分钟后,战机呼啸着在峡谷尽头冲天而起。大家看到,从航迹暂时消失到再次出现,战机在浓云覆盖的山谷中,整整飞了近百公里……

给自己留的余地越小,战斗力成长的空间就越大。近年来,他们先后创下了普训山谷飞行、自由空战等数十项新纪录。

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7月22日,战机喷射着蓝色的火焰直刺夜空、扶摇直上。该师原师长景建峰驾机升空,带着以一对二的战术课题验证任务,加入到某团的夜间自由空战对抗序列中。

搜索、占位、翻滚、机动、干扰、摆脱……浓浓的夜色中,对抗双方的缠斗十分激烈。突然,景建峰与某团副团长曹斌驾驶的战机失去控制,连续出现剧烈且毫无规律的俯仰摆动和交替滚转。巨大的正负过载来回交替,一会将他们从座位上拽起来,狠狠地撞向座舱盖,一会儿又将他们死死“摁”在座位上,无线电接口被拔断,空地失去联络。

其实,这场危险景建峰可以避开。作为责任重大的战役级指挥员,他完全可以将主要精力用在作战筹划、战术研究和指挥所的运筹帷幄上,把验证任务交给年轻同志。

景建峰是全师职级最高的飞行员,参谋人员考虑到他的精力分配和体能状况,也经常提议他少飞大载荷、高强度飞行课目。然而,他还是强烈要求新训课目带头练、实战课目带头飞。

在记者面前,这位飞行时间超过3000小时的特级飞行员说出了心声:“一支能打仗、打胜仗部队的指挥员,始终会喊‘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只有平时把自己练精了、练强了,才有人敢跟你上。”

事后,空军专家组调看战机的飞行参数和视频后,由衷折服:在前后舱无线电中断的情况下,景建峰与曹斌两人从容应对、默契配合,仅用17秒就圆满处置了这一重大特情。要知道,这款新型战机改装以来,类似的复杂险情从无先例,更没有经验可供借鉴,每一个处置动作都决定生死,性命攸关。

还有更惊险的故事。那天,该师某团原团长沈军洪静静地坐在飞行现场准备室里,在脑子里一帧一帧地过着座舱设备使用流程、操纵动作要领、异特情况处置方法的“画面”,做战前准备。

此次,他将要试飞验证由他主创的某型二代机半筋斗翻转拉起低位抢攻战术。这不仅是空军历史上第一次飞这种战术,而且因为突破了思维定势,颠覆了所有飞行员对传统空战战术的认知,又在飞机极限性能包线外延的“刀尖”上行走,很多人在这一战术理念初创时就给了定论:异想天开。

“哪怕只有一分的几率也要突破它!”沈军洪坚毅中满怀自信。而他的自信,是用自己系统的科学论证,用一个个精准数据作为支撑的。

战机咆哮着在空中俯冲、翻转,拉起、攻击,一个个高难度动作在万里碧空完美展现。沈军洪用自己的实力,完成了这一战术意义十分重大的挑战。不久,在空军组织的自由空战竞赛性比武考核中,普训了这一战术的该团飞行员,在同型机对抗中连战连胜,最终赢得当年该机型团队冠军。

“这是目前的最强战术了吧?”面对记者的问题,沈军洪沉静地回答:“也许今天是,明天就不是了。”

王卓平谈到这一经典案例时颇有感触:“打仗时,关键就靠那一两下,而这一两下可能你飞一辈子都认知不到,因为你的训练水平就在那摆着,别人都知道。要想打胜仗,就要不断去寻求新的突破。”

现在,每个团队都建立了由飞行尖子组成的战术攻关小组,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训练的空白和盲区,不断孕育新的突破。他们首开全军异型机自由空战训练先河;率先与驻地诸军兵种部队携手打造集成训练区;低空飞到最低、载荷拉到最大、实弹打到边界、远海飞到最远;所属3个团均获得过空军自由空战比武团体第一,13人次获“金头盔”,2人次获“金飞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