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末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大学生的感悟——
给历史更多敬重

我们以整年的光阴,满含诚意地向历史寄去了一份遥远的敬重

不知不觉已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周。倘若让我以一个词概括2015,我会用纪念。倘若让我以一个词概括我的2015,那该是忙碌。

纪念,源于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各类展览、专题报道、胜利日阅兵到前不久的南京大屠杀公祭,贯穿全年的纪念,一直在提醒我们关注历史,关注走过这段历史的人。

忙碌,则是日日浸泡在文献书籍中,焦虑于艰涩难懂的课程,隐忧即将到来的毕业求职。没有专门的空闲用以停歇,大概是每个人的常态。

但忙碌之余,仍有许多人同我一样,腾出些时间,参与了这场纪念。我们无法在整个民族回望祭奠的时刻闭目塞听,无法以忙碌为托词,回避那段饱含血泪的历史——尽管,它裹挟着些许沉重与悲酸,尽管,它不能像娱乐动态、综艺节目般带给人们消遣的轻松与快感,尽管,它已过去了70年。

这一年,我看了不少“向老兵致敬”之类的图文与视频,记住了他们苍老却坚定的目光,也记住了他们乘车经过天安门时颤抖的下颌。他们嗫嚅的讲述与不时抹泪的动作,让素日里玩世不恭的同龄人,也收敛了几分嬉笑的表情,将它们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中。这使我相信,当代青年其实不缺少关于抗战的提醒。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未必不能在胸臆间唤起深沉的爱国情。

这一年,我探访了不少留存记忆的地方。从家乡的现代博物馆,到卢沟桥的抗战雕塑园。不由感叹,精彩的网络言辞与实景实物相比,还是逊色了几分。较之一场专注的参观,“随手转发”的纪念还是短了些、浅了些。在陈列室内,面对那些穿越时空留存下的弹壳、军装,心绪才算抓住了真凭实据的支撑。旧物不语,但只消片刻的驻足,便知我们的前辈是怎样执着地守护家园。雕塑园中,目光抚过38尊青铜像,依然能嗅到凝固其中的狼烟,突然有了念头去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无人督促、无人观看,也不由挺直随意的脊背,向烽火岁月寄去一缕庄重的目光。

这一年,我常听到的是,“手握今日的幸福,不忘昨日的苦楚”,抑或“安逸的前身是动荡,朗空的旧貌是狼烟”。我想,它不该仅仅作为70周年胜利日的特殊提醒,更该融入日常化的心态与举止中。青年人对历史的祭奠,不能仅在五年、十年的整数时刻集中爆发,无论有无纪念日的提醒,都需时常回望我们的来时路——让老兵嗫嚅讲述的故事,让镣铐前怀揣敬畏的驻足,让那从手臂中取出的残损弹片,为我们的心底涂抹上一层永不褪色的记忆。

而在2015,我们以整年的光阴,满含诚意地向历史寄去了一份遥远的敬重。所以我要说,这是前行的一年,也是回眸的一年,这是忙碌匆匆的一年,也是脚步缓慢的一年。

文/夏 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