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11月中旬,记者来到“华北明珠”白洋淀采访河北新农村环境提升改造,在安新县王家寨水乡民俗度假村007号农家院的影壁墙上见到了这首古诗。女主人张素体告诉记者,“如今白洋淀比诗中描写的还美”。记者踏上环淀堤岸,举目眺望,尽管已进入冬季,依然可见湖水清澈、苇浪滚滚、鱼鹰飞跃、肥藕满船的景象。保定市市委书记聂卫平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白洋淀区域通过利剑斩污、生态补水、综合开发等生态环境整治措施,环境有了非常明显的改观。
利剑斩污:
治理入湖河流污染
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对于保护华北地区生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康现江说,白洋淀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三条:一是缓洪滞沥、涵养水源,白洋淀处于九河下潲,遇洪而蓄、遇旱而出,使雨洪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二是调节气候环境,稳定温度、湿度,白洋淀水面辽阔,每年蒸发和下渗约2亿立方米,对于保持空气湿度、调节区域气温、减轻北京地区的春季风沙意义重大。三是保护区域物种资源,淀内野生鱼类54种、鸟类193种、浮游植物406种,有“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白洋淀在上世纪50年代前一直处于自然循环状态,水域辽阔,物产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受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1998年,淀内的鱼类仅存18种。过去在白洋淀繁衍生息的大雁、大小天鹅、水雉、丹顶鹤等30多种鸟类的存有数量也日益减少。“白洋淀保护不能仅仅囿于一淀一区,而要在一个系统框架内综合治理。”康现江说。
近年来,河北省出台《山水林田湖整合治理规划》,白洋淀被列为水环境保护之首,谋划了引水补水调水、污染源综合治理、环境整治、入淀河流整治、淀区污染修复、淀区管护、区域产业转型、提升监管能力八项重点工作。保定市市长马誉峰说,保定市建立起一整套治污、控污、截污的综合治理机制,实施最为严格的治污管控。白洋淀上游的满城是全国有名的造纸企业集中区域,关停了上百家污染排放企业,使当地造纸废水排放量由近10万吨/日下降到1.5万吨/日,而且化学需氧量减少了90%;紧邻白洋淀的安新是羽绒加工企业的集聚区,不能达标排放的一律关停,淘汰了超过一半的企业,并投资1.5亿元在全县68家重点企业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
保定市环保局自然生态处处长郑学雷说:“关停设备的不仅仅是小厂小店,国有大型企业天鹅股份就关停了亚洲规模最大的4条粘胶长丝生产线。这意味着每年损失利税超过3000万元,但同时消除了每天2万吨污水的源头排放。”
河北建立了一批大型污水处理厂,仅保定市就投资近百亿元共建成大型污水处理厂41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18万吨。在距白洋淀60公里的保定市银定庄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该厂曝气池内上万套埋在池底的曝气器正在不断排出氧气进行生物反应去污,经过处理后出来的水源完全是清洁透明无色无味的净水。郑学雷说,“该厂能够日处理污水3.8万吨,出水水质稳定在一级A水平以内,不让一股污水排出”。
目前,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水质明显改善,已达Ⅲ类标准,基本接近40年前的水平。由于水位增高、水质改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鸟类、鱼类增多。有关专家指出,这标志着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状况正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调蓄得当:
湿地得到水源保障
管理水尺桩,记录水尺读数,录入水情报汛系统……这样的工作,安新县水利局农水科工作人员朱克军已经做了25年。“端村和王家寨的两个水位观察点,就是看白洋淀水位的钟表。”年届50的朱克军微笑着告诉笔者。汛期9月结束,冰期12月到来,在此之间,正是白洋淀补水的重要时期。
近年来,华北地区干旱少雨,缺水问题一直困扰着白洋淀。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河北省向白洋淀补水21次,共计引水入淀11.5亿立方米。
“1997年以来,白洋淀年平均降水量仅400毫米,同时,年平均蒸发量在1200毫米以上。”保定市水利局原局长吴梦哲告诉笔者,气候干旱、上游断流、上游和周边城镇工业的兴起等因素,使得白洋淀陷入了缺水和污染的恶性循环。“白洋淀的生态治理,首要在于水,及时、充足补水,是一淀水清的前提。”
保定市水利局大水系处处长王建说,从今年4月21日开始,白洋淀接受西大洋、王快水库两大水库的补水,这次补水历时81天,最终入淀3300万立方米的水。进入10月以来,白洋淀水位稳定在7.8米左右,比较丰沛。朱克军又一次录入水位,“7.5米是一个基本的警戒数字,低于这个数字则意味着需要综合评估,是否在冰期前启动补水”。
10月底,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启动,保定市段明年初将施工。作为河北省又一战略性跨流域调水项目,该工程自河南省濮阳市引黄闸取水,最终进入白洋淀。王建认为,2012年竣工的大水系工程,确保了白洋淀有水喝。“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每年能向白洋淀生态补水2.55亿立方米,将保证白洋淀喝得饱。”
提升改造:
生态文明融入农村
“青苇似绿海,荷花满湖开,农家院落美,淀中能留客”。万顷碧波中,有连片芦苇50多万亩,各色荷花10多万亩。淀中的岛上,一座座农家院错落有致,白墙灰顶的民居依水而建,让游客们来了就想住下,住下就不想离开。
安新县占据淀区85%面积,该县县委书记杨宝昌告诉记者,“白洋淀淀区仅今年以来就投入4.5亿元用于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建设,要通过改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白洋淀淀区的生态革命融入百姓的幸福生活”。
白洋淀众多的湖泊岛屿中,分布着36个村庄,居住着10万多人。这些村庄缺乏必要的卫生基础设施,每天产生5300多吨生活污水、65吨生活垃圾等都会直接排入淀中,对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决策者把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商品产销、特色水产养殖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产业格局,促进白洋淀区域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淀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
河北省把白洋淀区域农村环境整治提升作为重点攻坚战场之一,安新县不仅对淀区45个村庄的入村道路进行了全面硬化,同时在淀区建成71座污水处理站,6个垃圾中转站,对生活污水和垃圾开展了集中治理,清理网箱、网栏养鱼413.2万平方米;而另一个临淀区域任丘则完成旱厕改造3300座,完成沿淀通道绿化1954.9亩,新增村庄绿化面积929.97亩,环淀林带230亩,河渠绿化826亩。
同时,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迅猛发展,仅安新县就先后建成白洋淀文化苑、荷花大观园等精品旅游景区,建成了一批宾馆、近千家渔家旅店和农家小院,实现了观光、居住、购物的有机结合。白洋淀景区成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全县旅游业总收入连续8年以年均132%的速度攀升。
在白洋淀深处,有一个淀中小岛叫王家寨,村里户均土地仅1亩。通过村庄整体改造,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水乡民俗度假村。007号农家院女主人张素体说,“这几年白洋淀生态状况明显好转,风景更加秀美,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
邵庄子村渔民郑鹤群则说:“今年淀区拆除了网箱,政府引导我们转型搞旅游,我们家投资10多万元办起了农家乐。村子美了,游客来了,比以往养鱼打鱼强了很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