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06年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对非务实合作8项重要措施之一,中非发展基金成立8年多来为深化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出了独特贡献。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迟建新日前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中非基金作为我国首只对非股权投资基金,您如何评价成立8年多以来在中非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答:设立中非发展基金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新型务实合作的重要举措,对鼓励和支持更多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弥补了贸易、工程承包等传统合作模式以外的空白,是中非合作的一大创举。中非发展基金成立8年多来,通过开创性的工作,致力于增强非洲国家经济“造血”机能和改善当地民生,结合非洲国家发展诉求,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已成为中国对非投资的主力平台。中非发展基金已经累计与1000多家企业探讨对非合作,跟踪分析了500多个项目,决定对非洲35个国家的80多个项目进行投资,总承诺额超过31亿美元,这些项目还可带动中国企业增加对非投资约160亿美元。
中非发展基金支持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了一批农业种植与加工项目,汽车、皮革加工、家电、玻璃、水泥、制药等产能合作项目,电力、港口、海运、航空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数字电视、工业园区和矿业等项目。一些典型项目已成为中非务实合作的典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与深能源合作的加纳电厂项目,一期装机容量约占加纳全国发电量的15%,有力缓解了加纳电力紧缺局面,先后三任总统亲赴现场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与四达时代合作的非洲数字电视项目,已在非洲10多个国家落地传输,信号覆盖6000多万人口,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中非人文交流;与我国企业合作投资的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等国棉花种植加工项目,采用“公司+农户”运作模式,带动当地约10万农户增收。初步统计,中非发展基金投资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为非洲国家市场提供1.1万辆中重型卡车、空调30万台、冰箱60万台、电视40万台及水泥160万吨,可增加非洲当地出口20亿美元、税收10亿美元,超过100万人直接受益。
在秉承支持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使命,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中非发展基金还主动践行对非合作新型义利观,始终坚持“负责任、讲道义、守规则”原则,注重投资在当地产生的社会效益,同时加强与非洲国家的人文交流,引导当地民众对中国投资正确认知,推动中非合作互利共赢。
记者:中非发展基金的投资项目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实际效果如何?
答:中非发展基金在运作方式上与其他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一样,是在对项目商业可行性、财务可平衡性、风险可控性及社会效益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选择符合非洲当地发展需要且商业可持续的项目进行投资,并通过股东开发银行综合投融资优势,为项目提供全面金融支持。只有这种建立在商业可行性基础上的有效投资方式,才能在不增加东道国债务负担的情况下,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解决当地资本金缺乏的瓶颈,并能使项目持续运作并创造就业,增加出口和税收,增强非洲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受到非洲政府和民众的欢迎。
例如,我们与海信集团合作投资的南非家电产业园项目,通过技术转让,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了非洲当地家电产业制造水平,并解决了当地500人就业问题,还可间接带动相关产业2000人就业,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好评。南非经济发展部部长帕特尔评价称,“南非将来不仅会成为全球工业原料的供应者,而且还会成为生产中心,南非家电产业园项目使得这一梦想得以早日实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非洲朋友对我们这种市场化方式股权投资的认可和鼓励,达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
记者:中非发展基金下一步有何工作计划?五年发展规划是什么?
答:中非发展基金作为中国对非投资合作的主力平台,将依托股东国家开发银行综合投融资优势,进一步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通过投资和贷款相互配合,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中非投资合作提质升级。一是进一步发挥中国企业与非洲项目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和资本投向非洲。二是积极创新合作机制,探索在“三网”方面的项目前期开发和后期运营机制,在“一化”和产能合作方面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下游配套投资,支持投资建设合作示范区。三是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四是发挥对非投资专业和经验优势,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在人才、管理及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与世界接轨,使中国企业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