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省南昌县多措并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2+3”的加法怎么做
本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通讯员 曾艳芳

“六次产业”是当下农业领域的热门词。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对推动农业竞争力提高有重要意义。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走进江西的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强县南昌县,深入了解当地如何推动“1+2+3”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如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蓝天白云,碧水荡漾,位于南昌县塔城乡水岚州的魏家休闲山庄风景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山庄负责人魏玉华告诉记者,他们围绕“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园区、以市场化办法经营园区、以现代化科技提升园区”的思路融合发展,形成了一条脉络清晰的产业链。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南昌县农民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不少村民实现了致富。塔城乡湖陂村村民张惠良说:“村里原来一家一户种田,收入不高。现在我们将土地流转给魏家休闲山庄后,每年不仅能得到固定租金,还在农庄里种植葡萄,一年下来能有10万多元收入。”

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农业需要实现转型升级。南昌县从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入手,让传统农业变了模样。

南昌县泾口乡小莲村种粮大户陶成标自己耕种了1000多亩土地,同时,他还是南昌县标兴农技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的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160多台,每到农忙时节,合作社就外出“接单”。

“拿水稻插秧来说,一台高速插秧机外加6个人一天就能完成50亩农田。如果靠人工一天要插完50亩农田,则需要60多个人。在‘双抢’季节,时间非常紧迫,机械化操作就显得非常重要。”陶成标说,由于多种原因,大部分农民很难拥有各种农机,这给他带来了商机。

将自身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特长”转化为提供专门的服务,陶成标并非个例。今年,南昌县幽兰镇尝试开办农技超市,邀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入驻,从插秧、施药到收割,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都可供农民挑选。

荸荠是南昌县三江镇闻名全国的传统农作物,在当地有着30多年的种植历史,拥有从业人员1万多人。然而,荸荠的贮藏时间只有2到3个月,如何将它们尽快出手,一直是当地农民着急的事情。

出生于三江镇的90后小伙刘伟伟自幼便伴着荸荠长大,因为缺乏客源,以前他家种的400亩荸荠销路并不好。如今,有着电商工作经验的刘伟伟通过网络为自家的荸荠找到了销路。“从第一笔网络订单到今年年初,我们借助网络销售出去的荸荠有60多万斤,销售额达120多万元,占总产量的40%。”刘伟伟介绍说。

网络直销省去了农民销售荸荠的“转手价”,让农户得到了实惠。三江镇广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则通过发展深加工提升了荸荠附加值,推动农民增收。广三公司负责人刘建平介绍:“人工挖掘荸荠,个头大的能当水果拿到市场去卖,而小一些的和受到损伤的往往被丢弃,造成浪费。通过深加工,将荸荠切丁装罐,不仅充分利用了资源,还能提升荸荠的附加值。”

完整的产业链、先进的经营理念、足够的资金支持是南昌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去年,南昌县印发了《南昌县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县财政安排1800万元,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并要求该专项资金此后每年按照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递增,努力在全县形成一批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建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壮大一批与主导产业关联性紧、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造就一批具有基地、品牌、营销队伍的示范性农业合作社,推动全县现代农业越来越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