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广东佛山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龚彪从事救助管理工作14年来,救助达3.75万余人,4000多个家庭因他而团圆。
龚彪与妻子杜艳红的父母年事已高,为使双方父母安享晚年,夫妻俩经常把父母接来一起生活,细心照料。龚彪与杜艳红的老家相隔400多公里,分别在湖南永州和长沙。双方父母在老家生活时,两人常利用节假日从佛山赶回老家看望父母。他们给老人料理家务,做可口的饭菜,与老人默契沟通,为老人排解忧虑,从不怕苦累。
20年前的一天,老父亲悄悄到部队看望正在服役的龚彪,不幸在途中被车撞倒。当时龚彪正好出差回来,路过时发现一位老人倒在路边,满身是血。他急忙下车救助,发现竟是自己的老父亲。经抢救,龚彪的父亲脱险了,老人现在还常开心地对龚彪说,“我生了你,而你救了我”。
龚彪的父亲是抗战老兵,经常教育孩子要多为社会作贡献。在助人行善的家风影响下,龚彪2001年从部队转业时,选择从事救助管理工作,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帮助流浪老人和儿童回到自己的家。
这是一份考验责任心和爱心的工作。救助站里的流浪老人和小孩有些生活不能自理,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身上经常有异味。但龚彪对待这些老人、儿童和流浪乞讨人员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喂饭、倒屎倒尿、换衣服等都亲自动手。
“有时为了帮助流浪人员找家人,我要打几百个电话,还不一定能找到。”龚彪说。为方便流浪人员寻找家人,龚彪在报纸、网络和微信平台上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手机24小时不关机,电话一天到晚响个不停,周末和节假日也不例外。
在龚彪救助的人中,一位60岁的广西籍老人令他印象深刻。老人30岁时出来打工,在遭遇找不到工作、身无分文等一系列打击后精神失常,忘记了回家的路。龚彪通过老人仅有的模糊回忆中透露出的一点信息,努力寻找所有的可能性,在去年成功送老人踏上了回家的路。此时,距老人离家已有30年。
龚彪的妻子起初并不理解丈夫的工作,经常担心丈夫的安全和健康。但丈夫十多年如一日的执着让她感动,尤其是龚彪跟家人分享他的救助故事,讲述救助工作的意义时,她看到了丈夫的热爱和坚持,越来越理解和支持丈夫,并主动加入进来,常到救助站帮忙。
有了父母的言传身教,龚彪的女儿从小就懂得爱护家人、关心他人,考大学时选择了服务社会的社工专业。如今,她在学校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放假回家积极做义工、参与公益活动,假期也常到救助站帮忙。她说,希望自己能成为像父亲一样“很有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