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须通俗 语必关风
□ 吕 艺

文艺作品“通俗传远”和“关风动人”的前提,唯有静心凝气、锐意创新一途

《九层妖塔》票房7亿元收官,算是喜人。纵观近年国产电影,以2012年《泰囧》票房12.67亿元为标志,3年来国产电影突破10亿元者,大多属“囧”“妖”类:2013年《西游降魔篇》12.46亿元、《大闹天宫》10.46亿元;今年七月,《捉妖记》上映10天票房即达12.75亿元,刷新尘封两年半之久的《泰囧》纪录。

对此,主流舆论过虑和主流文艺心理失衡,其实都不必要。人类历史上,但凡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的精神需求必然旺盛而多元。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描述繁盛的都城汴京,“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髻但习歌舞,斑白不识干戈,“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当下正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时期,文化艺术的盘子够大。况且单纯的感官娱乐并不等于持久健康的精神快乐,文艺作品真正的生命力,不仅在轰动当时,更在于传之后代。因此,以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为己任的主流文艺,大有可为。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近年来主流文艺作品难见“高峰”,主要症结在于未能深刻体察并切实遵循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传播力影响力的式微,不能归咎于别人的强大,只是因为自己的缺失。在这方面,我们的主流文艺的确应当放下身段,虚怀若谷,与那些被视为“大众化”的作品切磋互鉴。

宋人话本《冯玉梅团圆》有言:“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就是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文艺内在规律进行的概括。明代著名短篇小说家冯梦龙写作 “三言”,也以此自勉。任何文艺作品,必然蕴涵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内核。但诉诸形象思维的文艺,不同于诉诸逻辑思维的哲理,其对于世事的剖析和对于善恶的褒贬,唯有寄寓于动人的故事和情感的力量,才能将教化引导的诉求,有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类灵魂。

不过,凡是能够名于当代、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所诉诸的,非止作者的个人之事和个人之情,而是与人民大众同其悲戚与欢乐。这就要求我们的主流文艺,不仅要与人民的思想感情相通,还必须运用人民群众习用惯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加以呈现,才能真正发挥文艺的魅力。春秋时期,楚国艺人优孟“为孙叔敖衣冠”(即装扮成楚国名相孙叔敖模样)在宫廷中表演,才得以把孙叔敖之子的穷困之状上达楚王;号称“滑稽之雄”的西汉东方朔,以“庸人诵说”的方式诙谐讽谏,“故今后世多传闻者”,“童儿牧竖,莫不炫耀”;唐代诗人白居易,其《长恨歌》、《琵琶行》中的文士才情,不仅名闻中土,更是远播东瀛。但是为了更好地替百姓立言,却故意运用底层百姓的浅俗语言写成《新乐府》五十余首,《卖炭翁》即为其中的代表作。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绝不是思想和风格上的“低俗”,而是鲜活生动和贴近社会现实的代名词,这是提高主流文艺作品传播力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社会生活从来都是千姿百态,人民群众的精神诉求无比丰富,因此,人云亦云的照搬和千人一面的雷同,客观表现是社会生活与人民情感的狭窄和枯燥,主观层面则体现着创作者的慵懒与浮躁。这样的文艺作品,即便借用了“通俗”的形式外壳,也与鲜活生动的本质要求相去甚远。

的确,文艺作品“通俗传远”和“关风动人”的前提,唯有静心凝气、锐意创新一途。胡适《白话文学史·引子》说:“因为不肖古人,所以能代表当世。”对于一部作品而言,只有“不肖”他人,才有自己的价值。同为抗战题材,《亮剑》生动刻画了独特的八路军团长李云龙形象,所以对革命军人的“亮剑”精神,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诠释;同为谍战题材,《潜伏》凭借合理有趣的人物关系、曲折生动的故事叙述和丝丝入扣的细节照应,从而引发大众的围观热“追”。

可见,即便将社会效益置于首位,主流文艺同样能够获得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关键是要在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方面下真功,见实效。当今信息时代,没有传播力就没有影响力;对于文艺作品而言,没有艺术创新也就难谈政治性和教化作用。我们的主流文艺应当谨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