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从只占3.4%的市场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中小寿险公司发展可谓异军突起。但在规模迅速扩大的背后,中小寿险公司也面临着品牌认知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机构数量不足,业务发展受限;资金运用渠道窄,收益提升受限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小寿险公司正在成长为我国保险业服务国计民生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有63家专业寿险公司,其中除了保费占比超行业总量70%的七大公司外,其他均为保费规模较小的寿险公司,合计保费占比接近30%。而十年前,中小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只有3.4%。
“中小寿险公司具有天然的创新驱动力,这几年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业内人士表示,不过,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体而言,中小寿险公司的发展依然步履艰难,其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亟待解决。
整体进入盈利周期
以近三年的数据为例,2013年,中小寿险公司保费规模较2011年增长了1.07倍,2014年上半年接近2013年全年的水平,占行业比重为32%,已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一方面,51家中小寿险公司中,有21家在2013年实现盈利。净资产收益率整体实现正增长,与行业差距缩小。另一方面,随着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中小寿险公司的综合成本逐年摊薄,综合费用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在盈利模式上,大多数中小寿险公司以“承保+投资”双轮驱动。其中,促使他们投资收益水平大幅提升的一个重要推力就是监管层自2012年下半年起逐步放开险资投资渠道。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2014年6月期间,我国中小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逐步提高,总体高于寿险行业整体投资收益率水平。
中小寿险公司投资结构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以固定收益类品种为主。这一特征由险资风险厌恶的属性决定,与寿险行业整体投资特征相符。二是中小寿险公司在债权计划和其他资产的配置比例高于大型寿险公司。
保险公司如果追求更高的收益,承担的风险将会增加,所以,权益类配置一直不是保险资金的“主场”。对此,《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研究报告》建议,未来中小保险公司可以加大对另类投资的配置,提高投资能力建设;可通过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积极参与健康养老与国家重大工程、民生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积极申请或利用已经有的境外投资资格,拓展境外投资,逐步推行资产的全球化配置,降低投资风险等。
搭上互联网快车
与国内大型寿险公司相比,中小寿险公司更加注重探索新业务渠道,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新兴业务渠道占有较大比重。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人身保险公司互联网业务实现保费收入353.2亿元,同比增长5.5倍,其中,中小寿险公司占据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排名前十名中的9个席位,以290亿元的保费占据82%的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份额。
“人身保险互联网市场开辟了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的新机遇,中小寿险公司将借此来突破传统渠道的瓶颈制约,借助理财型产品实现保费规模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刘琦表示。
业内人士同样认为,与老的大型保险公司相比,近年来新成立的小公司在传统代理人渠道显然难有优势,只能大力发展银行或互联网渠道,并且都有着类似“规模先行,结构跟进”这样的发展战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保险的重点发展方向应在于简单的产品如车险、万能险及场景类产品如旅游相关险种等。对于营业网点有限的小保险公司而言,在互联网上的营销险种有限,并且均不是能显著贡献保费收入的险种,行业格局短期难有重大改变。”
同时,线下仍然是互联网保险的重要一环。“互联网的虚拟环境无法提供线下才能发生的保险购买场景,网站提供的模式化的购买建议也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和各种疑问。”专家表示,单纯的互联网渠道目前仍然很脆弱,拥有良好传统渠道的保险公司倒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实现盈利上的锦上添花。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根据《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研究报告》,我国中小寿险公司目前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品牌认知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机构数量不足,业务发展受限;个险渠道发展举步维艰,业务结构待优化;资金运用渠道窄,收益提升受限;负债久期短,资产负债匹配存在错位现象等。“新国十条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整体的布局中统筹考虑,赋予保险业更大的历史使命。那么在寿险公司中占比近九成的中小寿险公司的发展必须重视,并予以支持、引导。”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梁树春认为。
据刘琦透露,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在积极筹备成立行业中小寿险公司联席会,并将通过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中小寿险公司与监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中保协服务中小会员公司发展的工作方式与手段。
“在发展整体向好的同时,中小寿险公司将逐步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模式,根据其股东背景及股东诉求,形成价值成长型、以集团化发展为目标、规模主导型等多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梁树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