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礼重礼,滋养精神
□ 张令伟

“礼的展示”不是形式主义,看似程序化的礼,只有经历过才懂得其中深刻的内涵

在前不久举办的山东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最隆重的当属祭孔大典。它沿袭了“太牢祭祀”的古代礼制,按照现代的形式进行整理,给人以震撼。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传统民俗,在历史的演变中对宽厚仁爱人格的构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的长河里,礼仪被不断的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当今社会,用现代方式沿袭“礼的展示”,加固礼的痕迹,对中华儿女人格的塑造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为何要学礼重礼呢?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社会,朴实的生产生活方式下,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得以集中展现。《礼记》有云“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意思是:有礼节,则有尊卑上下,人而得安稳。没有礼节次序的社会,人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会危而不安,因为这样礼节就非学不可了。

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要求他的弟子“兴与诗,立与礼,成与乐”。礼不仅是古代贵族子弟和一般士人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一般人修养身心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所以,孔子告诫他的弟子们“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学习礼仪的过程,既是确立正确人生理念和规范意识的过程,也是培养造就仁德精神境界的过程。

笔者曾经目睹山东邹城市孟府内的“成人礼”仪式,古装打扮的一家人,按照古礼流程给孩子加冠,老师和家长分别给孩子寄语。当母亲面对跪在地上的孩子寄语时,一度哽咽,现场的观众也随着流下了眼泪。看似程序化的礼,只有经历过才懂得其中深刻的内涵,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上辈与下辈间血浓于水的传承。经过这种礼的净化,孩子的内心对于“成人礼”所代表的社会、家庭的担当意识将会伴随一生。

西方人类学家强调,个人童年时代的文化环境对其一生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当一个婴儿降生到既存的社会时,周围已经布满他必须学会的规则、风俗、意义等。”经过童年的经验积淀,每个人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人们如何行动以及应该如何行动等问题,自然建立起了一套概念系统。因此,在青少年成长阶段适时的接受传统礼制的洗礼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发展对礼有更深层次的需求。《礼记·中庸》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所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礼的展示”不是形式主义。将中华优秀传统礼的内涵进行挖掘、展示,以人示人,口口相传,从接人待物、与人为善等细小的地方入手,提升国人的素质,将起到很好的作用。近几年,中国在深化改革的历程中,越来越强调这些理念:以人为本、以法治国,维护公平正义。它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更是传统礼的外延,也是中国儒家道德系统的精华所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