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遍地女神,一笑置之
□ 王 昱

在遍地是女神的时代,他那么一说,你那么一听,谁也别当真

前几年,逢人称“美女”,这几年,随意封女神。美女,总带有几分玩笑色彩,聚焦点是外貌形象,有消费女色之嫌。如果被夸者确实姿色不凡,一声美女还真能唤起心底一丝娇嗔的窃喜。但要是人家深知自己相貌平平,你还不知深浅地叫美女,反倒弄巧成拙,激起女生的反感。美女的使用主体,大多是异性、推销员,要么是为了搭讪交友,要么是推销赚钱,总之目的不太纯——谁没事恭维自己呀?因而每当有人突兀地在身后喊你一声美女,心里总会快速反射出一阵警惕。

同样是恭维之词,女神就高了几个台阶,标准也不像美女那般泛泛:高冷、未婚、经济情况良好(及以上)、不屑于庸俗的大众活动、外貌姿色至少要中等以上。身边若有这样的女性,十之八九被叫过女神。

神,意味着和人间烟火的对立。普通人喜爱的冰镇饮料、麻辣烫、街边小店通常不入神的法眼。“女神”钟情的更多是意式咖啡、米其林餐厅、奥特莱斯。这不禁让人们觉得和神确有一丝距离感。

我倒觉得,以消费方式和外貌为标准评判,还是狭隘了一些。我们对于美的理解,不该只局限在外化的表象。貌美可以是女神,技艺高超可以是女神,成绩优异、气质卓然、大爱无私的都可以是女神。自恃貌美、受宠受捧而矫情挑剔、沉迷于物质享受的只能算作伪女神,而去米其林宴会姿态优雅、下地边摊心态从容的女神才是真女神。

被叫一声美女,心里异样多于惊喜。而被叫一声女神,往往有些受宠若惊。陌生人之间互称美女无碍,但互称女神就显得谄媚而做作了,因而女神通常出现在两个相识的人之间,哪怕仅是一点点熟悉,也不会显得突兀。正是这一丝相熟,给很多被称作“女神”的人带来一种心里幻觉:“她认识我,还叫我女神,说明我确实是有女神的气质”,误以为自己还真是该受大众仰仗的神了,矫揉作态的自恋举动,便开始引发周围人的反感了。

去年我参录了一档电视节目,同期出场的另一位对话嘉宾是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坦白说来,长得实在太一般,狭长的眼睛、瘦尖的下巴。一扭头便有脂粉簌簌掉落,厚重的妆容让人辨不出真实肤色,言谈举止也并不出挑。但这并不影响她异常自信,右手轻抚腮帮细声细气地说:“我也就是人美,虽然长得像林志玲,但你们也别叫我林志玲,就叫我X女神好了。”竟让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答。

估计她平时没少被周围人满含媚态地称作“女神”,故而觉得人们叫她女神是理所应当。时间一长,失去了对镜反观自身的耐性和必要,无法用清晰的理性进行自我评估,倒是心中底气不减,还要求人们都以女神来称呼自己,就陷入一种病态的心理了。

说不清从何时起,“女神”之风吹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周围人互称女神,商业营销大打女神牌,媒体报道也乐于以女神为题……尽管如此,我仍要呼吁民间语态的冷静。不走心的恭维听了几箩筐,也改变不了你是个寻常人的现实,不如趁早将受宠若惊的窃喜还回去,踏踏实实地说人话、做人事。

在遍地是女神的时代,他那么一说,你那么一听,谁也别当真,一笑置之,才是最好的心态。一旦当了真,自己陷入封神的飘飘然中不说,还让旁人敬而远之,就得不偿失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