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安顺扎实推进民生工程——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家园
本报记者 王新伟

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推进扶贫解困、美丽乡村、保障性住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增城镇就业等民生工程建设,做到年初有安排、月月有督查、件件抓落实,使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安顺市积极探索实施以产业、基础设施等为主的“六个到村到户”,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扶贫资源精细化配置、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仅2014年,就减少农村扶贫人口11.7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4.44个百分点,其中普定县及西秀区东屯乡、鸡场乡、新场乡等26个贫困乡镇成功实现减贫摘帽。

猴场是安顺市开展扶贫解困工作的一个缩影。2012年以来,安顺市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递进式重实效”精准扶贫模式,全乡共减少贫困人口4852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512元增至5533元,全乡存款余额从4577万元增加到7879万元。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点,也是广大低收入家庭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安顺市加快推进各种类型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让低收入家庭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梦。

2015年,安顺市将“新建保障性住房4.5万套,棚户区改造3.3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作为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来办。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安顺市不断细化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旧城)改造等各类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管理,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各项指标的落实。截至2015年6月,全市已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0541套;已签订棚户区改造户征收补偿协议5591户,开工安置房10585套,完成计划中投资147083万元;开工农村危房改造工程15000户,开工率达100%,竣工8370户,竣工率56%。

为让群众在一个舒心的环境中生活,自2014年以来,安顺市及所辖西秀区根据浪塘村自有资源条件,进行了房屋景观整治,建造了感恩文化园及休闲漫步长廊。此后,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这里就成了游客向往的度假休闲好去处。该村还结合旧州古镇元素,推出了“旧州+浪塘”的镇村联动模式,推动形成了全省1个示范小城镇带动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的“1+N”联动发展模式。

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安顺市委、市政府明确把“一建四改治八乱,五有四化三提高”作为创建工作的主抓手,结合“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充分整合资源,累计整合各类资金近30亿元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成功打造了浪塘、大寨、桃子、鲍屯、大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示范点13个、市级示范点40个、县级示范点563个,创建点已覆盖全市60%的行政村,受益群众达180万人。

安顺市通过以点带面,把示范点做成精品,把精品连成线路,不断扩大创建覆盖面,实现创建点累计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使创建村成为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实现同步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4年,安顺市通过深入贯彻各项就业政策,不断加大就业服务力度,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积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776人,增速名列贵州省第一。

今年,安顺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地区总产值、固定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速较快,也为新增就业实现增比进位创造了有利条件。2015年,安顺计划实现新增就业5万人,新增创业2000户,创业带动就业8000人。上半年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89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9.78%,新增创业2118户,占目标任务的105.9%,创业带动就业7273人,占目标任务的90.9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