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末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到中秋话嫦娥
□ 侯仰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当月明星稀、阖家团圆的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便不由得想起美丽的月宫、勤劳的玉兔、寂寞的嫦娥仙子……

嫦娥在人间的时候,是射掉九个太阳的神射手后羿的妻子。那还是尧帝时期,后羿到山中狩猎,看到一只天狼正龇牙咧嘴向一位美丽的女子扑过去,后羿张弓搭箭,一箭射死天狼。被救的美丽女子就是嫦娥。嫦娥与后羿一见钟情,两个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

不知什么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把大地都快烤焦了,森林燃起了熊熊大火。后羿决心为民除害,他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趟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终于来到了太阳栖息的地方——东海。后羿拉开万斤弓弩,搭上千斤利箭,一口气射掉了九个太阳,只留下扶桑树梢上的那个最小的太阳。从此,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一次,后羿到昆仑山访友,偶遇从这里经过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很欣赏后羿,赐给后羿一包不死药。后羿舍不得撇下嫦娥,回来后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收藏。

不曾想,后羿的徒弟蓬蒙起了坏心,他趁后羿外出打猎的机会,闯入内室,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怎肯辜负后羿的托付,更不肯把不死药交到小人手里,情急之下,她把不死药一口吞下,即刻身子变得无比轻盈,向天上飞去。嫦娥牵挂后羿,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据说,我们现在吃的月饼,最初是嫦娥用面粉团团做成的圆饼,后来人们思念嫦娥,往圆饼里面包进各种馅料,成了今天的月饼,而人们为嫦娥祈福的日子,发展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当然,这只是有关嫦娥奔月的众多神话的一种。在这个神话故事里,嫦娥美丽、善良,对后羿忠贞无二,后羿对嫦娥也是恩爱有加,嫦娥吃不死药实属无奈。这类神话可称为“被逼无奈版”。

围绕嫦娥奔月,民间还有许多种神话类型,主要有以下版本。

拯救百姓版。嫦娥的丈夫羿是国王,是个暴君,对老百姓非常残酷。嫦娥看到老百姓受苦,心里很难过。羿想永远统治天下,到处求长生不老药。他听说西天王母娘娘那里有仙丹,可长生不老,就去求了两粒。羿叫嫦娥收管好,准备到晚上吃。嫦娥想,丈夫吃了仙丹,长生不老,老百姓就更熬不出头来。这时就听几个彩女在窗外喊:“嫦娥,你把仙丹吃了,你丈夫就不能长生不老了,你也甭在地上过了,咱一块上广寒宫吧。”嫦娥一听,对!我吃了仙丹,丈夫不能长寿,老百姓就不会永远受苦了。她把仙丹吞到肚里,只觉得身子轻飘飘地,就和几个彩女一起升上月亮里去了。

后羿负心版。后羿成为射日英雄后,河伯的老婆逢梦看着后羿和嫦娥恩恩爱爱,很是嫉妒,便挑拨离间,对后羿说,别看嫦娥这么漂亮,其实是蛤蟆精变的,后羿便疏远了嫦娥并和逢梦亲热起来。为了永享艳福,后羿就去向西皇母娘娘讨长生不老药。西皇母娘娘不知后羿已抛弃了嫦娥,就给了他两包,要他到八月十五与嫦娥各吃一包,还吩咐他这药只能交给嫦娥保管才能有效果。后羿怕药不灵,只好把药交给嫦娥。到了八月十五,逢梦急着要吃仙药,催羿去拿。这时嫦娥已晓得后羿已变心,便在羿到来之前,将两包药都吃了,飞到了月宫。

独吞仙药版。羿是一个有道的明君,因为他非常爱护老百姓,很受百姓的爱戴。人们经常烧香磕头求上天保佑羿长生不老,永坐天下,老百姓也好永享太平。在老百姓的祷告下,西天王母娘娘动了心。在一次梦中,王母娘娘赐给了羿两颗长生不老丹,并说:“一颗是给羿吃的,一颗是给嫦娥吃的。”羿的媳妇叫嫦娥,长得相当漂亮,可就是生性嫉妒。羿在梦中接过了西天王母娘娘给他的两颗仙丹,随手就交给了嫦娥。谁知羿一离开,嫦娥恐怕羿再许给了别人,就把两颗仙丹都吃到肚里去了。因为嫦娥平时比较喜欢小兔,吃药的时候怀里还抱着个小兔,吃了仙丹以后,身体发轻,飘飘悠悠地离开了皇宫,飞向了月宫,从此过着凄凉清冷的月宫生活。

这些神话,都体现着一个主旨:好人得好报。在求真的同时,更追求善和美,给人以美好,给人以希望。后羿有道,老百姓就希望他长生不老;后羿残暴,人们就不希望他长寿。嫦娥善良,就飞入月宫成仙;嫦娥嫉妒,独吞仙药,到月宫后就过着凄凉寂寞的生活。

有意思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除了在民间流传外,在我国商代典籍里就已出现。商代的巫卜书籍《归藏》中写道:“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月。”恒我即姮娥,由于西汉文帝名叫刘恒,为了避讳,汉代以后才把姮娥改为嫦娥,就像恒山改为常山,恒山郡改为常山郡一样。西汉初期的《淮南子》还使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典故:“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到了东汉,高诱为《淮南子》作的注解中有了新的内容:“姮娥,羿妻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其一,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其二,嫦娥奔月后成了月精,即神仙。而据唐代《初学记》引用古本的《淮南子》,则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月亮中的那只蟾蜍是嫦娥变的。

作为口头文学的一种,神话是以神灵为主题的上古故事,是在生产力发展条件十分低下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神圣的叙事性解释”。日月是人类朝夕相见的两大天体,围绕日月产生一系列神话自在情理之中。尤其是月亮,在漆黑的晚上,给人间洒下一地清辉,更容易让人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嫦娥、玉兔、桂树……带给人们无尽的美的享受。

21世纪的今天,科技高度发达,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城市孩子在享受充分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渐渐失去了听神话的环境和接受神话的心态。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月亮不过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无声无息、寂寞荒凉,上面没有空气、没有水,美丽的月宫、勤劳的玉兔、寂寞的嫦娥仙子都是不存在的……至于神话中蕴含的社会学价值只有学者们在关注。当神话成为荒谬、迷信、落后的代名词,各种做人的道理和必备的价值观念只靠枯燥的说教时,现在的孩子比过去更幸福了吗?

愿美丽的嫦娥仙子伴我们度过每一个明亮的月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