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9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自我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相连
王金虎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李登海是个历久弥新的老典型,每次见到他,“开场白”几乎都是这段毛主席语录。他坦言,这个“座右铭”是支撑自己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精神支柱。

在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两个人是不能不提的: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士,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另一个就是李登海,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创造者。一个初中毕业就回乡务农的“泥腿子”,始终耕耘在缺技术、少资金、乏人才的黄土地上,最终能在世界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创造了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新时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科技报国,已潜移默化为李登海的自觉和责任,成为他攻坚破难、创造奇迹的不竭动力。

作为农民科学家,李登海没有论著出版,但他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全国累计有11亿多亩的土地上种过他的种子,全国5株玉米就有2株是他育成的,为国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0多亿元。有人统计过,如果每年推广种植李登海的良种1000万亩,相当于新增150万亩耕地。

作为农民企业家,国家利益至上的信念已融进他的血脉。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表达了与李登海合作的愿望,李登海却坚持中方必须控股,“种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拿国家利益来换取企业利益”。2002年11月,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种业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公司成立,中方控股51%。后来,当李登海出访美国时,先锋公司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

作为一个农民“大富翁”,从2万元起家,发展到40亿元资产的规模,“不差钱”的他却在日常生活中异常俭朴。他最贵的一套西服是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时穿的,1700块钱,已穿七八年;他平日最喜欢吃的就是大葱蘸酱。他对自己“抠”,但该花的钱他会一掷千金,每年仅科研投入就达1500多万元,40多年来已累计投入2亿多元。最终,他将精心培育的30多个玉米自交系及大量的科研成果无偿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和促进玉米栽培育种的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血脉相连时,“小我”变“大我”,才会创造出奇迹;只有心中的信念不枯萎,精神不缺钙,理想之花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是李登海带给我们的启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