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北京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张鹏已经做了12年博物馆义务讲解员了。
这10几年中,他学习的专业曾经换过,工作的单位曾经变过,但几乎每个周末和假期,在博物馆中与观众的“约会”却从来没有断过。这10几年中,他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首都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已累计志愿服务3000余小时,服务观众20余万人次,影响和带动了100余名青年人加入博物馆志愿者的队伍。
跪下来为孩子们讲解
2003年的一个下午,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时,张鹏被一位大姐细致生动的讲解所吸引。交流中得知,她是一名博物馆的志愿者,也知道了那天恰好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志愿者招募面试的最后一天。怀着紧张的心情,张鹏推开了办公室的大门,临时填写了报名表,顺利通过了笔试面试,成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
随后的日子里,每个周末和没有安排课的工作日,张鹏都会行程4个多小时,往返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和坐落在天安门的国家博物馆。
一个展览的讲解大概一两个小时,但这背后却是几十个小时的准备。有些临时展览展期只有两个月,细致准备一月后开始上岗讲解,到展览结束时掐指一算,原来只讲了不到10次。有些基本陈列内容庞大,比如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示从云南元谋人到溥仪退位的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张鹏需要讲解5个小时。
博物馆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一个人因为有了记忆而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而延续,一个民族因为有了记忆而厚重。作为博物馆的志愿者,张鹏觉得有义务让这份历史文化传承和延续下去。
在展厅待的时间多了,张鹏发现小观众们越来越多。也就是从那时起,小朋友成为他服务的重点。张鹏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能让孩子们打开双眼去发现人类逝去的足迹。因此,他总是以朋友的口气与孩子们交流,为了能够与坐在地上的孩子视线平等,他每次都跪在地上讲解,跪麻了起来站会,又跪下来继续讲解。站在队伍后面的家长们不忍心他这样难受,特意准备了小板凳,更有家长知道他会拒绝小板凳,还准备了好几副护膝。
除了在博物馆展厅讲解,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能够喜欢上博物馆,张鹏带着不同的课程,走进北京实验二小、北大附小等学校,为孩子们讲述中国历史文化,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去年春节前,在北京实验二小二年级14班的课堂上,张鹏收到了40张小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着小朋友的新年祝福。孩子们告诉张鹏,每天打开一个,就会有40天的好心情。有的卡片上写着:鹏鹏哥哥希望你明年还来;有的写着:祝你明年长到1米9。
享受最快乐的时光
每次横穿天安门广场去往国家博物馆的路上,张鹏都不由自主地小跑着——他想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展厅里,留在为观众的讲解中。也就是那时,张鹏才意识到,志愿精神不仅仅是做一次好事,而是一种融入生活的态度,一种融入生活的方式。
很多观众都是慕名从参加展览中途开始跟随张鹏听讲解,在结束的时候往往会希望张鹏能够将前半部分内容补讲一遍。每次面对这样的请求,张鹏总不忍拒绝。就这样,新一轮讲解中又有中途加入的观众,又开始从头为他们补充前半部分的讲解。有时连续讲解会从上午9点开馆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闭馆,回到家后,一句话也不想说,他也就此落下了咽炎的毛病。
为了让更多社会公众尤其是小朋友们有机会感受博物馆的魅力,张鹏尝试着写连载文章和书,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开设公开课等等。3年前,他开始有意识地去总结博物馆义务讲解、志愿服务的经验和方法,为更多专业和志愿讲解员培训。同时,创立了4月公益博物馆志愿者协会,吸引博物馆志愿者、爱好者们共同参与。
不论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在展厅内为观众们讲解始终是张鹏最快乐的时光。身边的好朋友常常这样调侃他:如果张鹏有一天病倒了,叫120直接拉到急救中心,不如直接拉到国家博物馆,他会马上好起来的。
今年8月27日是张鹏的30岁生日,那天恰好是暑期特别公开课。课后,在100多名小朋友生日歌的伴奏下,他收到了迄今为止最珍贵的礼物:一个10米长卷,上面印满了一个个五颜六色、或大或小的手印,还有一个个稚嫩的笔迹写下的生日祝福。一向很少流泪的张鹏,在那一刻,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泪水没有委屈、没有辛酸,有的只是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