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9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优先建设海绵城市
▲四川省内江市通过建设城市人工湿地、人工湖等雨水滞留和调蓄工程,让城市具备内涝防治的“海绵”功能。图为风景宜人的谢家河湿地公园。 兰自涛摄
▼为打造海绵城市,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鼓励城市资金参与城市管网建设,在老旧街道改扩建的同时,对地下管线进行统一建设和维护。 袁壮志摄

编者按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大热点,海绵城市建设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关注。有读者来信呼吁,应快速推进一批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吐纳呼吸”。

重在转变城市建设理念

我国是水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且降雨分布极不均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进行硬化后通过管道进行排洪、泄水,但是在面对大暴雨时的强大冲击负荷,传统的排水泄洪系统难以承受,容易出现管网阻塞情况。因此,许多城市一方面严重缺水,一方面又内涝严重。

2014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将降水吸收,不让这些降雨大量溢出,同时补充水资源。这意味着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建设理念将实现由简单粗放的排到蓄存释放利用的转变。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转变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今后城市建设应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通过灰色与绿色基础设施相结合的模式,促进雨水的下渗补充地下水且加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政府应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应明确各地块单位面积控制容积、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等主要指标,并通过相关专业或专项规划编制及实施,具体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任务。

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应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建设一批“海绵社区”“海绵校园”“海绵公园”等海绵综合体,鼓励市民在自家屋顶、阳台种植花草蔬菜等绿色植物,打造绿色屋顶,让海绵城市理念入脑入心。

(贵州省赤水市 王长育)

变暴雨之害为淡水之利

每遇暴雨,便启动“看海”模式,是目前很多城市的顽疾。今年6月24日,我们安徽颍上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降雨量达350毫米,但颍城的各主要交通要道却畅通无阻,城市路面不见积水。然而就在几年前,颍城城区每逢下雨便一片汪洋,最低路段的积水齐腰深,甚至有居民在街道的积水中捉鱼摸虾。

是什么将暴雨之害变为淡水之利?靠的是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近年来,我们县先后投入3.2亿元资金,加强城市堤防和地下管网建设,实施“堤路结合”“路网结合”工程建设,将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使之发挥了涵蓄吐纳的“海绵”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医治“雨天看海”的城市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通过建设地下管廊,打造海绵城市。

作为打造“海绵体”基础工作的地下管网建设尤其应该得到重视,然而这一重要内容经常被城市决策者所忽视。城市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城市发展与规划严重滞后的矛盾突出,地下管网规划缺乏统一性。

打造海绵城市,一是需要地方政府把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各地必须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业规划,抓紧编制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综合规划,综合规划要突出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合理、科学布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二是要对现有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改造、修复和完善,提高其排水泄洪能力,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改造前要有整体思路,一次性完善城市管网主、次、支网等的建设。三是要建立城市地下管廊的维护制度化、程序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管廊信息管理系统,并纳入城建档案管理、使用。

(安徽省颍上县交通运输局 朱 波)

最大限度做好资源利用

海绵城市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遵循生态优先,兼顾“三个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利用。

一是排水与蓄水相结合。目前,很多城市既缺水又怕下雨,应将蓄水与排水结合,把暴雨及时排出,将雨水妥善蓄积和保存,使之成为优质水源,在城市园林绿化、水系建设等方面得到有效利用。

二是地下与地上相结合。建设海绵城市,不能忽视地上排、蓄雨水体系的完善与管护。近年来,一些城市因为建设用地需要,不惜将城市原有的地上排水和可蓄水的河段、渠段、水塘等进行填埋,在客观上给地下管网雨水排泄造成压力;还有的城市不注意地上水的保护,使地上水成为污染源,导致雨水也被污染。建设海绵城市,要对地下和地上雨水排蓄设施统筹考虑,使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借力。

三是做好硬件设施建设与管护相结合。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建管机制和措施,把海绵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好的同时,也要管护好,使之发挥长效作用。要克服缺乏长远规划的短期行为和重复建设行为,杜绝“重建轻管”等不良倾向,切实让海绵城市建设成为经得起现实和历史检验的惠民工程。

(天津市宝坻区 王宗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