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9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越塔克拉玛干的蒲公英
——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职工尤良英和她的维吾尔族兄弟


图① 尤良英(左三)到维吾尔族弟弟家做客。 王德江摄 图② 尤良英在枣园里查看作物长势。 杜东贵摄
图③ 9月12日,尤良英(左一)、麦麦提图如普(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杜东贵摄

本报记者 乔文汇

麦麦提又落泪了。

不久前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尤良英,要在9月15日赴阿克苏作报告。临行前,她在家里反复练习,婆婆、丈夫和弟弟麦麦提当听众。说到一半,麦麦提双手掩面,眼泪顺着指间滑落……

被大家称作麦麦提的维吾尔族青年名叫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家在皮山县木奎拉乡吐里格村,而尤良英的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三团十一连。两地相距700多公里,隔着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尤良英怎么有个维吾尔族弟弟?她的讲述为何让麦麦提如此动情?两个不同民族的家庭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一切,得从10年前说起。

初识

秋风徐来,棉桃花开。最近10年,每年收获季节,麦麦提都会如约来到尤良英家,拾捡棉花,补贴家用。

最初是在2005年,那一年尤良英35岁,正是爬坡奋斗的年龄。8月底,尤良英家的棉花到了采摘期,一家人四处寻找拾棉工。巧的是,麦麦提一家和几名同乡也在十三团附近找工作。甫一见面,尤良英看小伙子挺踏实,麦麦提也觉得尤良英很实在,双方都很满意。

“就在大姐这干吧,工资和生活上保证让你们满意。”尤良英快人快语,待人厚道。她腾出了家里的两间房,给他们置办了崭新的餐具、被褥,又预付了一部分工资。后来,陆续又有几名村民跟着麦麦提一起干,在尤良英家拾棉花的皮山维吾尔族老乡有20多个。

实际上,麦麦提和老乡们并没有多少经验。尤良英发现,与熟练工不同,麦麦提只会用一只手摘棉,因为是按重量付工钱,这样低效率,肯定影响收入。

“我当时觉得,如果在我家摘完了,他们还可以到别人家干,能多赚些钱。”尤良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干脆手把手教麦麦提干,工作量算他的。一天、两天、三天……很快,这些维吾尔族老乡的拾棉量从每天300多公斤涨到了700多公斤,后来又超过了1000公斤。到年底,麦麦提一家人带着4000多元工钱回家了。

转年元月的一天,尤良英忽然接到麦麦提的电话。“肯定是有什么急事了?”她有些纳闷。“大姐,贝丽柯孜病倒了,急需用钱,能不能……能不能借我1万块?”电话那端,麦麦提声音有些颤抖,说话吞吞吐吐。

尤良英心头一紧。贝丽柯孜·如则是麦麦提的妻子,温柔善良,两人一起在她家拾棉花。尤良英并没有立刻答应。那几年,尤良英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就3万多,借出1万块,怎么也得和家人商量商量。况且,他们和麦麦提只是一次雇佣关系,并不知根知底。

考虑再三,尤良英觉得“麦麦提不会说谎”,救人要紧。她不顾家人反对,汇去1万元钱,并约定借期3个月。尤良英的丈夫袁华明回忆道,当时不知中了啥魔,亲戚朋友怎么都劝不住。

远在皮山县农村的麦麦提感动了,流下眼泪,“本来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因为能借的地方都借遍了,确实有点意外”。

牵挂

忙碌的日子总是很快。转眼,还款日子到了,麦麦提打来电话,请尤良英去他家做客。尤良英决定去看一看,“说实话,当时主要是想把借出去的钱要回来,再看看麦麦提家里的情况”。她从阿拉尔市乘长途车,穿越漫漫沙海,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到了皮山县,辗转来到了麦麦提的家。

“当时我一下惊呆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尤良英回忆,“麦麦提家房子低矮,房顶用树枝遮风挡雨,屋子里阴暗无比,土炕上放着几套破旧的被子,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摆设”。

维吾尔族老乡善良淳朴,热情好客,即使条件再差,也要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烤肉、炒蛋、水果……一桌子丰盛的食物,餐桌上欢声笑语。邻居们知道麦麦提的恩人来了,纷纷前来道谢,拉着尤良英又唱又跳。

然而,欢乐热闹的气氛下,尤良英注意到麦麦提3岁的女儿在啃一块光溜溜的骨头,另外两个大点的孩子在吃土豆,眼巴巴瞄着桌子上丰盛的食物。贝丽柯孜则拉着孩子往角落里躲,眼里噙着泪水。

看到这一幕,尤良英把烤肉端了过去,孩子们吃得狼吞虎咽,这触动了她脑海深处的记忆,“小时候我也一样,总是吃不上肉,缺油水”。想起这些,尤良英不由把孩子们搂紧,看着他们慢慢吃。

蓦然转身,泪珠滚落。麦麦提本就心存感激,看到尤良英这样善良,心里更加认同这个汉族姐姐。晚上,麦麦提一家人和尤良英坐在炕头上聊天,掏起了心窝子。

1972年出生的麦麦提上有老下有小,母亲年过八旬,一儿两女要抚养,妻子又身患疾病,欠下3万多元债务,日子过得艰难,靠低保度日。为了招待尤良英,麦麦提一家东借一块羊肉,西赊一斤鸡蛋,借遍半个村子,才凑成一桌子丰盛的接风宴。

“钱先别还了。”尤良英对麦麦提说,“来我家打工吧,姐姐一定帮你们走上致富路”。她安慰道,“没有过不去的坎,现在国家有这么多好政策,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先把家照顾好,有困难给姐姐打电话”。

从此,尤良英心中多了一份牵挂。

扶助

很快,麦麦提和贝丽柯孜带着2个女儿如约来到十一连。为方便他们生活,尤良英和爱人袁华明腾出一间房子给他们住,并更换了全新的炊具,两家人一起吃起了清真餐。

尤良英对麦麦提说,要想富,得先过语言关;其次,得学好农业技术,再加上勤奋,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他们俩约定:一步一步来,争取年底见成效。

尤良英从连队找来书和光碟,帮助麦麦提提高汉语水平。红枣是“其郎”,姐姐是“阿恰”……从常用词语学起,麦麦提学得特别快,三四个月时间过去了,麦麦提的汉语越发熟练。尤良英也开始学起维吾尔语,当年就基本上能和老乡交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尤良英的帮助下,麦麦提干劲十足,收入越来越多。麦麦提在外给人干农活时,尤良英常陪着一起干。到2006年底,麦麦提的收入已能基本还清债务。

“您没把我当外人,真心帮助我,就是我的亲姐姐。”回乡时,麦麦提哽咽着对尤良英说。尤良英则千叮咛、万嘱咐,“现在虽然有了点基础,但还差着远呢,一定要继续努力干”。

弟弟走后,尤良英一直牵挂着他们一家。2011年春天,她和丈夫决定到麦麦提家,帮他发展林果业,并带上了5万块钱启动资金。

姐姐来了,麦麦提脸上笑开了花,逢人便介绍他的这个汉族“阿恰”。当尤良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麦麦提时,他却犹豫了:“这可不是小数目,万一赔了怎么办?”

“好兄弟,有姐姐给你做后盾,你还怕什么呢!你就放心大胆地干吧。”尤良英先后给他垫资20多万元,并教他技术,种上了核桃、石榴、红枣。去年,麦麦提靠林果收入盖起了新房,新添置了家具和电器,“日子过得美得很”。

尤良英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弟弟一家,在子女教育上也尽心尽力。去年,麦麦提21岁的儿子亚森在姑姑家住时,一度迷上电子赌博,刚上手就赢了几千块。尤良英知道后找到他,并严厉批评了他。

亚森表面上虚心接受,却不甘心。尤良英就和他约法三章:允许他再玩一次,如果赢了,可以继续玩;如果输了,以后再不能碰。结果不出所料,亚森输掉了姑姑给的钱,向尤良英认错,从此改掉了坏习惯。

真情

在与麦麦提一家的交往中,在与维吾尔族老乡的交流中,尤良英同样收获着真情和感动。

2010年开春的一天,尤良英和丈夫拉着树苗驱车前往麦麦提家。那天,春雪纷飞,道路湿滑。两个人一度打算改日再出发,但考虑到农时不等人,便决定冒雪前行。

没想到,在一个弯道,车子打滑冲下公路,撞到一块大石头上,夫妻俩顿时陷入昏迷。尤良英先醒了过来,看见丈夫头部受伤,鲜血直往外流。情况紧急!她掏出手机打电话求救,但地处荒漠腹地,没有一点信号。

怎么办?她简单处理了丈夫的伤口,向着旷野大喊:“有人吗?有没有人?救救我们……”喊累了就歇口气,然后接着喊:“当时感觉陷入绝境,心里越来越慌!”

也不知喊了多久,一个维吾尔族大叔和一个年轻姑娘骑马经过,尤良英赶紧迎上去求助。这是一对牧民父女,大叔名叫瓦汗扎尔。他从包里取出草药,嚼碎后敷在袁华明伤口处,又从衣服上扯下一块布包扎好。父女俩和尤良英把袁华明从汽车里抱出来,放到马背上,送到他们住的简易帐篷里,并悉心照顾。

第二天凌晨,尤良英的丈夫醒了过来。牧民们告诉他们去医院的路线,让他们赶紧去检查救治。尤良英掏出身上的2000多元钱,向这对善良的父女表达谢意。大叔脸一沉,把尤良英伸出的手挡了回去。尤良英拗不过,就把钱和写着联系方式的纸条装进自己的羽绒服口袋里,又把这件衣服穿在了瓦汗扎尔女儿身上。

车子开动了,牧民们拥过来,挥手作别。幸运的是,经过诊疗,袁华明并无大碍,尤良英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不久,她收到了一条短信,是瓦汗扎尔大叔发来的:“你们平安到家了吗?你丈夫的伤好了吗?”简单两句话,直抵尤良英和袁华明的内心深处。他们请朋友用维吾尔语回复:“我们到家了,谢谢你,以后到我们家来做客。”

“从这些淳朴的老乡身上,我看到了心灵之美,人间大爱,让我感动。”尤良英说,我永远也忘不了维吾尔族同胞帮助我们、救治我们的那一幕幕。

令尤良英欣慰的是,走上富裕路的麦麦提没忘乡亲们。“是姐姐一家帮我过上了好日子,我也要帮助别人。”弟弟常这样说。这不,又到了秋天,他依然组织乡亲们到团场拾棉花,依然是先到姐姐家落脚。麦麦提还把所学到的种植技术,无偿教授给大家,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

麦麦提曾和朋友开了间农家乐,菜谱中有一道特殊的菜“感恩菜”。尤良英很好奇,他却笑而不答,把这道菜端上桌,原来是凉拌蒲公英,这是团场职工常吃的一道菜。“蒲公英种子是爸爸在你们家地边收集的。”麦麦提的女儿阿孜古丽说:“爸爸专门为这道菜起这个特殊的名字,就是为了表达我们一家人对姑姑的感谢。”

话音刚落,阿孜古丽笑了,麦麦提笑了,尤良英也笑了……一家人都笑了。

九月的南疆大地,天高云淡。一簇簇蒲公英顽强生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默默守望沙海。这些普通的植物并不起眼,却随时准备出发,带着梦想,带着爱飞翔。

这蒲公英,不正是尤良英的写照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