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江纵队纪念馆
孤悬敌后的南粤旌旗
本报记者 郑 杨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有一支特殊的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那就是孤悬敌后而威震南粤、蜚声海外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长达8年的抗战中,这支英雄的抗日武装远离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的直接支援,在日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残酷夹击之中,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距东莞市区约15公里的大岭山镇大王岭村,是展示东江纵队历史的一座专题纪念馆,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还有展品丰富的东江纵队主题展览。近200件革命文物、450多幅历史照片、20余件雕塑和油画等艺术作品,翔实地展示了东江纵队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1938年,日本侵略军强行在大亚湾登陆,随即攻占惠州、广州、虎门炮台等地。从展厅照片中可见,日军所到之处遭受空前浩劫,村庄被焚烧,东莞道滘260多名群众遭毒烟杀害。为抵御日寇的疯狂蹂躏,广东人民在党组织带领下,创建了各种抗日武装。1940年10月,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大岭山区,创建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成为我党在广东敌后地区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距离大王岭村仅2公里处,就是根据地军民团结抗日的著名一役——百花洞战斗的战场。1941年6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在百花洞重创前来“扫荡”的日军,击毙日军大队长长濑,毙伤日军官兵50多人,事后华南日军头目自称:“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粉碎日伪军的“万人大扫荡”,更是一次荡气回肠的战斗。1943年冬,日军为加强对广九铁路及沿线广州、香港等地的控制,在每个车站驻兵把守,强迫群众抢修铁路,并频频向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一次次的交锋中,我军卡断了日军的铁路运输线,破坏了日军的“全线通车”计划。恼羞成怒的日军出动9000多人,向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实行“万人大扫荡”。抗日游击队1000多人被敌军围困后,奋力突出重围,并发动群众展开反“扫荡”斗争,迫使日伪军全部撤走。

就在这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之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宣布正式成立,并公开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支骁勇善战的抗日武装,以崭新的姿态乘胜前进,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挺进粤北山区和粤赣湘边区……随着游击根据地不断扩大,东江纵队也逐步成长为一支拥有1.1万多人的抗日劲旅。

在展馆内,能见到一张《东江纵队抗日战绩统计表》: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投诚3500余人,缴获各种枪6500余支,缴获炮25门。这张简单的统计表背后隐藏的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今天我们依稀能从馆藏文物中窥见一二。这些文物中,有百花洞战斗中用过的简陋土枪,也有从日军手中缴获的精致的日本RICOH相机和望远镜;有见证日军罪证的航空炸弹、火焰喷射器、防空防毒面具,也有反映游击队艰苦生活的旧棉鞋、打满补丁的急救包;有日本陆军顺德警备队签发的良民证,也有两广纵队的立功奖状和《阵亡将士抚恤通知书》……

在这幅波澜壮阔的华南军民抗日救亡画卷中,不能不提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被中国文学大师茅盾先生称赞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的一次营救行动。

1941年12月,日本占领香港。当时,包括何香凝、邹韬奋、梁漱溟、茅盾等在内的数百名知名文化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尚在香港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处境危险。中共中央指示,必须营救他们安全撤离!经过周密策划,一场规模庞大的“虎口营救”行动秘密展开。中共广东、香港的党组织和东江游击队历尽艰辛,帮助一批批文化民主人士化装成难民,通过了日军沿途设置的层层岗哨,转移到祖国大后方。

这场6个多月的大营救,共营救出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及其家属800余人。在此过程中,无一人受伤,无一人被捕,堪称壮举。展馆中有关参与营救者的事迹,读来令人动容。如时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秘书长的连贯同志,第一时间前去执行护送任务,却让妻子带上三个孩子跟难民离开香港。一路上,母子四人先是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又被强盗抢劫,苦不堪言。直到在一个小旅馆中偶遇一群连贯奉命护送的人,连贯的妻子情急之下上前表明身份,请求帮助。这群人却感到难以置信:我们从香港一路过来都有工作人员安排,而作为连贯的家属,怎么会沦落到跟难民一起逃难呢?将信将疑地带她见到连贯,才知道果然是家属,大家都感动不已。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已然过去,东江水静谧地流淌,两岸人民早已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今天,我们重温东江纵队纪念馆里一幅幅尘封的旧照片,抗日英雄们舍家为国的情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