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印是山东省高唐县秸秆收储中心琉寺镇后关千吨收储点的投资人。在他记忆中,过去每到小麦收割季节,烧秸秆的味道总能熏得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眼泪直流。让空气浑浊只是一方面,有的企业拿秸秆造纸还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
如今,老王的烦恼随着惠农基金的到来烟消云散。惠农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德徽说,通过牵手传统造纸企业山东泉林公司,惠农基金这样的绿色产业投资基金正在帮助过去的“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企业效益上来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环境污染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一家私募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领域涉及环保、生态农业等绿色基金的投资案例仅有10余起,募资金额占全部行业总资金量的3%左右。到2014年,这两个指标分别增加至30余起和5%左右。而今年上半年以来,涉及生态农林业、清洁技术、环保产业等领域的并购案例更是超过100起,绿色股权投资基金正在成为带动各地经济绿色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新力量。
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绿色基金不但能通过直接融资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而且能指引企业吸收先进的发展理念,实现转型发展
传统造纸产业“油水”少、前期投入大、风险高,要收回成本并不容易,而且常常污染严重。不少造纸企业因此上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环保黑名单”,间接融资走向“死胡同”。
山东泉林纸业的前身是成立于1976年的高唐县造纸厂。从1976年至1992年的17年里,企业都徘徊在亏损倒闭边缘。要实现规模扩张,环保瓶颈不允许。想学习别人实现技术升级、治理污染,钱从哪来?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洪法陷入了困境。
小麦秸秆制浆造纸的污染以往很难处理。按照2000年左右的成本核算,泉林的制浆环保处理约占总成本的五分之一,总支出比员工工资还高。草类制浆和漂白过程中排放的黑液是造纸的主要污染源,草浆造纸的耗水又远高于木浆造纸,在环境不堪重负的今天,草浆造纸转向商品木浆和废纸制浆几乎成了公司参与决策者一边倒的意见。
但最先说反对的是“外人”徐德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已经是旧观念。废物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能不能创新技术,从源头上推进废液利用,实现商业模式的突破呢?”在老徐眼里,绿色基金不但能通过直接融资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而且能指引企业吸收先进的环保产业发展2.0理念,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
李洪法在认真分析之后,决定冒险一试。2001年,泉林纸业对企业废水现状研发出新的废水生产处理化工艺,投资1500万元将部分氧化塘改造为曝气池,向“纸肥一体化”迈出第一步。随后,泉林纸业相继与中国造纸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投资建立技术研究院,将宝贵的绿色基金的资金和部分企业利润用于科研、工程技术改造和市场开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最终,采用铵法制浆工艺实现突破,即将铵法制浆黑液用于制造高效的黄腐酸有机肥料,实现了“一边造纸,一边造肥”。
惠农基金的钱没有白投,企业发展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农业部农村研究中心和惠农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泉林通过对秸秆进行全效综合利用可以实现1吨秸秆的产品产值约为3300元至6900元,秸秆经济价值通过泉林产业体系增值4至6倍。依托强大的产业辐射能力,泉林秸秆产业化发展可有效带动农户增收。一个作物季节可以直接为农户创造每亩50元的秸秆收益。此外,每吨秸秆收储可带动农村劳动力40元左右的劳动性收入,对秸秆进行调运每吨可带动30元左右的收益机会,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数千万吨秸秆消化的难题,缓解木材等造纸资源短缺以及农业有机肥缺乏的问题。
做企业发展的“外脑”
绿色基金能帮助企业选择更好的发展方向,提升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并实现高效资源配置
“什么技术好、什么行业赚钱、什么产品符合发展趋势,这些是股权投资基金经理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徐德徽认为,相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绿色基金管理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除了能“授之以鱼”之外,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即融资之外还能融“智”。
首先,绿色基金能“告诉企业什么赚钱”。以农业为例,惠农资本陈磊认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布有几大特点:一是相当一部分企业集中在利润率最低、风险最大的中游产业,环境压力大,污染情况堪忧。二是上游企业利润率较高、风险较小,但一般规模较小,数量较少。三是下游企业尽管利润率较高,但大多数企业仍集中在传统食品加工领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限——说得直接一点,有些企业只知道在自己的行业内“埋头苦干”,不知道什么赚钱,也不知道什么技术好、什么时候该并购重组。
2010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共否决了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公司、河南金博士种业、广西丰林木业等6家农业企业上市申请,因持续盈利能力被否决的有5家,占比超过80%。
“在这方面,绿色股权投资基金能够更好地建言献策,帮助企业选择更好的发展方向,像泉林从单一造纸企业转型到纸肥生产企业的例子就是明证。”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秘书长李伟群说,相对于融资来说,企业在获得股权投资基金的帮助之余,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基金投资人的投资经验和想法。通过这些绿色基金的“外脑”,被投企业有望克服困难,规避市场风险。
事实上,绿色基金的作用和发展潜力不仅于此,它还能提升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根据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公开信息,在数十家农业上市公司中,2007年至2010年间发布上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仅有16家,这16家企业中在2007年时仅有2家认识到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这一指标到2010年时提升至13家。在2012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17家企业全部涵盖了环保指标,位列带动农民增收、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等5大社会责任之首,这些上市公司背后大多有股权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的身影。
正因为看重效益、知晓责任意识,股权投资基金能够以其独有的运作模式,实现其他融资方式不能带来的高效资源配置。以农业为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田志宏的《中国农业国内支持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农户获得的农业总支持为每户536美元,2013年达到1100美元,5年增长了一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财政支农资金范围虽广,但效率不高、相对量不大。农业部财政司司长李健华建议,可以由财政参与出资设立基金,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主要解决农业企业投资“实力弱”的问题。
徐德徽介绍,目前,国内绿色基金发展主要有2条路径。一是公共服务之路,资金来自于政府部门,主要是偏公益性的项目基金,例如,大气治理基金、集成电路发展基金等。二是市场化资金发起募集成立的股权投资基金。这类市场化基金又细分为做基础设置项目的绿色基金和权益类绿色基金2个方面。其中,权益类绿色基金更多的是环保技术企业基金和环保服务企业基金。
促进全球资源配置
建议有关方面安排资金用于快速支持并购基金与上市公司对接,即通过并购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找好技术、好资源、好项目
除了融资和融智,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可以更大。李伟群建议,有关部门对市场的呵护应逐步多元化。目前仅有财政资金投入、银行间接贷款、企业自身发行债券等方式还不够,股权投资基金的方式可以更多一些,特别是股权投资与上市公司并购相结合的模式应该更多。
如果有关方面能够安排资金用于快速支持并购基金与上市公司对接,即通过并购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找好技术、好资源、好项目,然后卖给上市公司或者部分卖给上市公司,后者就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技术和产品,甚至生产都可以放在国外,在短期内依托原来的生产能力、品牌、技术等资源,快速壮大公司实力、占领市场。
“为此,我建议有关部门能出台绿色母基金相关政策,利用FOF(基金中基金)的方式,通过母基金选择优秀的子基金,找到最优的基金管理团队,进而发掘更多优秀的绿色企业。先用母基金投GP(一般合伙人)的模式,再用GP募集基金进行二级放大,实现募资规模的放大、募集效率的提升。”李伟群说,目前,国外已经有相关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比如用出台环境积分的方式,来鼓励更多的人消费环保、节能产品,并给予积分奖励。此外,对于股权投资和定向增发等方式,国外也有很好的案例可资借鉴,这些都是解决“环保的公益性与金融的趋利性矛盾”的有益尝试,也是我国发展绿色基金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