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8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合肥经开区芙蓉社区网格员葛圣娣:
进千家门 知万家情
本报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杨 玲
葛圣娣在帮助残疾老人晒被子。 (资料图片)
更多中国故事系列报道请扫二维码

她们是社区基层民情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别样的美,她们有一个别样的名字——网格“格格”。在安徽合肥经开区芙蓉社区33名网格员中,她的名字格外响亮,她就是被百姓称为“芙蓉最美的民政花”葛圣娣。

一本本民情日记,记着百姓的喜怒哀乐

“6月21日,王兴安,他和爱人都是残疾人,王兴安视力二级残,爱人也是多重残疾,两人平时都靠低保金生活。明天到家中看看贫困重度残疾人特别生活救助金是否发到他手里了。”翻开葛圣娣的民情日记,内容大部分跟70岁以上的高龄和空巢老人有关。“他们的冷暖最让我牵挂。”葛圣娣动情地说道。

3年前,通过公开考试,葛圣娣成为芙蓉社区翠微居委会的网格员。翠微居委会地处经开区西南,商住小区众多,人群混杂,人口多、贫困户多、老弱病残对象也多。2010年9月,她接手同事留下的低保工作,看着小山似的纸质资料,葛圣娣产生了退缩的念头。这时老书记范国凤给她做思想工作:只有进千家门,才能知万家情,只有解千家难,才能温暖万人心。第二天,小葛就揣着民情日记本走到居民家中。通过40多天的登门入户调研,她摸清了辖区的“底子”,很快打开工作局面。如今,她已记不清记了多少本民情日记了。

“一口清”缘于对百姓的爱

葛圣娣负责的网格内有734户人,其中,独居老人69户、残疾人4户,还有许多困难户,哪家有何难处,她都一清二楚,能一口说出。久而久之,小区里便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行动不便的特困户、孤寡老人都会得到葛圣娣的偏爱——家庭有困难,她都会登门帮助办理解决。

今年76岁的吴光银听力二级残疾,73岁的老伴也患有不少老年病。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两位老人办证、看病等都很困难。葛圣娣了解后,立即帮老人四处奔走:联系到社区医务人员定期上门为其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又帮忙办理了低保证,让老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两位老人不识字,错过很多能报销的医药费和救助补助。葛圣娣就一次次跑到老人先前看病的医院查找病历、出院结算单等,回来后再整理好上报社区。看着到手的报销医药费,吴光银老人眼泪一下涌了出来,拉着小葛的手连声说,“你要是我的女儿就好喽”。

从此,小葛就成了吴光银老人的“女儿”。吴光银夫妇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好,以至于后来,很多上了岁数的老人都笑着称要做葛圣娣的“干爹干妈”。“只要条件符合的我一律认!”葛圣娣笑着说。

工作小超人,九天狂减7斤

经过两年的反复实践,葛圣娣对于她负责的低保工作总结出一套“三个优先、两重评审、一率公开”的民主评议方法,做到了救助对象准确、标准合理,有效遏制了“人情保”、“漏保”等不合理现象,涉及低保问题的上访明显减少,她的工作得到了社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0年冬季的一天,葛圣娣不顾办公室没有暖气,从早6点一直忙到晚11点,核查上传年审材料。终于,在9天后的晚上11点,最后一份材料上传完毕,她才松了口气,往台秤上一站——体重减了7斤!

小葛还有一个活做得仔细,3年无一差错。翠微居委会辖区有2万多人口,每年需要在网上输入低保户人数等信息。而每人每次的信息内容都不一样,有时一个人需要上报的信息数据就多达上百个。仅此一项工作,就有几十万个数据要在20天完成核对、上传、复查。工作繁琐,葛圣娣面对电脑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办公室的垃圾桶里堆满了“康师傅”方便面盒。“每年6月我都要做一个月的红眼熊猫。”葛圣娣笑着说。

去年端午节放假前夕,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只有葛圣娣还在电脑前忙碌。敲击键盘发出的嘟嘟声让她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忙碌中抬头一看墙上的挂钟,“晚上9点啦?我家宝宝还在幼儿园呢”!她这才想起来今天孩子没人接!于是赶紧起身奔向幼儿园。到幼儿园一看,宝宝已经趴在保安肩头睡着了,葛圣娣含着泪从保安手中接过熟睡的孩子。她说,“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因为工作而流泪,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