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8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不熄灭的酥油灯
——追记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大学生村官罗州仁青
本报记者 钟华林
图① 2014年7月,罗州仁青(右一)参加抗洪抢险。 (资料图片)
图② 罗州仁青(右)在工作。 (资料图片)
图③ 格尔登玛村一瞥。 钟华林摄

6月30日,连绵多日的雨水汇成咆哮的山洪,疯狂地冲击着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茸安乡格尔登玛村!把村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之后,在往县乡汇报灾情、争取援助的路上,藏族大学生村官罗州仁青不幸被无情的洪水卷走,献出了28岁的宝贵生命。在罗州仁青安葬的当天,当地1000多名僧众,自发地汇聚在一起,按传统习俗点亮千盏酥油灯,双手合十,祈福声在河谷中久久回荡……

格尔登玛村,一个掩藏在川西高原峡谷之中的美丽村庄。放眼望去,数十栋藏式小楼连成一片,达曲河蜿蜒曲折,穿村而过。蓝天白云映衬之下,村庄显得格外安静祥和。然而,那河床淤积抬高的泥沙、河岸高处凌乱的树枝、河岸上几栋垮塌的房屋都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洪灾。

在洪水中永生

进入6月下旬,阿坝县雨水不断。罗州仁青和村干部们一起,密切关注着河水的变化。此时正值牧民远牧季节,青壮年大多在很远的地方放牧,村子里只留下200多口老弱病残,一旦发生洪灾,若不能及时转移,后果不堪设想。罗州仁青和村委会干部们作了分工:村支书嘎让带人到山上扎帐篷,他和村主任机机组织村民转移。

雨越下越大,水越涨越高,眼看就要漫过河堤,罗州仁青和机机一头扎进瓢泼大雨中,挨家挨户动员大家向安全地点转移。部分群众站在门口看着水一点点涨上来,不听劝、不愿离开房屋半步。“我在这里过了一辈子都没看见什么洪水,我死都不走。”80岁的切里爷爷就是不肯动。仁青见时间紧迫,不由分说背起切里爷爷就往山坡上爬去。把切里爷爷安顿好,仁青又返回村里挨家挨户搜寻,确保没有遗漏人员。

山谷远处发出一阵阵低沉的轰鸣声,那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不一会儿,山洪席卷着泥沙和树枝,向村庄横扫而来,刹那间,切里爷爷的房屋倒塌了……半个村庄被洪水吞没!站在半山腰,切里爷爷惊恐地摇着头说:“多亏了仁青啊!”在仁青和村干部们的组织下,全村224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没有一例伤亡。人员暂时安全了,新的问题又摆在仁青和村干部们面前:200多人吃喝住问题如何解决?抢回来的那点粮食吃不了两天,而且雨还在下着,随时有可能发生新的灾难。

在洪水的冲击下,电源断了,电话不通了,接通不久的移动基站也失灵了。怎么办?大家决定派人连夜到乡里到县里请求支援。派谁去?格尔登玛村离县城83公里,离乡政府90公里,与县城、乡政府呈三角之势,是全县最偏远的乡村之一,无论到县到乡,都要翻越一座座大山,趟过一条条河沟。村干部和几个年轻的村民争着前往。仁青坚定地说,“我对县里乡里情况都熟,汉语藏语都会,路也熟,我去吧”!最后大家商定,由村主任机机带人送仁青和几位村民向县里进发。

一行人艰难前行约30多公里时,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原有的桥梁已被冲毁。仁青焦急地环顾四周,发现岸边有一棵较大的杉树,他灵机一动:砍倒大树搭桥过河。牧民们把河边的大树砍倒在河岸两头的河堤上,准备从树上爬过河去。湍急的河水冲拍着树干,加之两头无法固定,人一上去独木桥就上下左右摇摆不定。村委会主任机机说:“你们都不要动,我先试试。”仁青抢先一步,“我身子轻,我先过去了你们再过”。说着,仁青把准备上桥的机机拉了回来。当仁青爬行到河中央时,不幸发生了:一股巨大的山洪突然席卷而来,仁青被卷到了汹涌而浑浊的河水中,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接到消息后,县里马上组织上百人沿河搜救,当地百姓和僧人也主动加入到搜救队伍中。7月1日下午15时,搜救队伍终于在下游一处被山洪掏空的树根下找到了他。眼前的仁青遍体鳞伤,双拳紧握,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乡亲们都哭着说起他的好

仁青遇难的消息传回村里,悲痛的情绪弥漫着整个村庄。“每次报销医药费,都是仁青帮着写东西,到村里、乡里、县里来回跑。”71岁的村民达让老人伤心地说:“现在,我想说声谢谢都没机会了!”“他的身上总是带着各种各样的药,每次我胃不舒服,都能找他拿到药。”50岁的村民共曲因患病腿脚十分不便,他几乎是爬着找到记者,请求好好写写这位年轻的干部,“每次他都不要钱,都是刷自己的医保卡。”共曲说。

77岁的共波措老人,眼睛和腿脚都不好,生活十分困难,被子和身上的夹衣都是仁青从县里组织捐助的。得知仁青遇难的消息之后,她摸着夹衣哽咽着说:“多好的娃子啊!”

“2011年六一前夕,仁青拿出1000多元钱,从广东订购了一批牛仔服。他说乡里的孩子们生活条件差,大人都上山采药去了,家中只有老人照管,六一节到了,要给孩子们买件新衣服,”仁青的大姨阿波回忆说,“他父母长期生病,家里很困难,我不晓得他是怎样节约下来的这些钱”。

村干部介绍说,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并不高,仁青是大专毕业生,最初一个月工资才800多元,这两年才涨到1800多元。但只要听说哪家有困难,他从不吝啬,经常二百、三百地拿钱,直到把口袋里的钱掏干净为止。

他去世后,家人发现他的银行卡里只有1200元存款。他最奢侈的是一套普通西服,最现代的是一部700多块的手机,最宝贵的是一个很新的篮球。在他租住的小房间里,洗衣机、电视机都是亲戚朋友送的旧货,几块砖头支起几块木板,铺上一张别人淘汰下来的席梦思床垫,就是他的“安乐窝”。“在我们心目中,他还是个孩子,没想到他能做出这么多让百姓认可的事。”仁青的舅舅文康伤心地说,“我去村里时,那么多乡亲围着我哭,说他的好”。

点点滴滴铸不凡

“2010年10月,茸安乡分配来了6名大学生村干部,要分到6个村。这6个村中,格尔登玛村条件最差,如何把他们合理分配下去让我很为难。征求他们意见时,没想到第一个站起来的就是仁青,他选择了格尔登玛村,这让我很意外。”时任茸安乡党委书记的范文辉回忆说。

村支书嘎让回忆说,仁青有文化,见过世面,我们都愿意听他的意见。2013年阿坝实施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很多村民对此不了解,仁青便挨家挨户耐心讲解政策。各家各户在最短的时间里都动工修建了澡堂和厕所,村里也有了垃圾池,环境改善多了。格尔登玛河上没有桥,仁青带着大家多方筹集资金,与群众一起投工投劳修建“幸福桥”、“连心桥”。村民们说,没想到这样一个年轻娃娃干起事来,会有这么高的热情。

正是这许多的“没想到”,构成了仁青平凡中的不平凡。

仁青何以不平凡?回忆起仁青牺牲后这一个多月来的点点滴滴,阿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联木参深有感触地说,“仁青有一个深明大义的大家庭”。在仁青失踪当晚,联木参一边组织人员搜救,一边与远在若尔盖县的仁青家人联系。“得知我们正冒雨连夜搜救,仁青的家人坚决地说,雨这么大,山里随时都有可能暴发山洪泥石流,夜里看不见,等天亮再找吧,不能让别人受伤。”第二天,当联木参把仁青牺牲的消息及时告诉他家人时,最疼爱仁青的爷爷,现已76岁的老战士尕尔科强忍悲痛,宽慰联木参等县领导:“仁青主动请战到格尔登玛村工作,那里就是他的战场,他牺牲在自己坚守的战场上,那是他的光荣,一个战士的光荣!”

仁青何以不平凡?在若尔盖县仁青的家中,仁青的妈妈阿般小心地从柜子里拿出一张红纸,那是去年12月阿坝县委、县政府授予仁青“优秀大学生村干部”的荣誉证书。仁青的父亲甲科欣慰地说:“这是我们这个娃娃第三年被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了。”“还记得那年他毕业后考取了阿坝的大学生村干部,他高兴地打电话报告我们好消息,我也很高兴,勉励他既然选择了当干部,就要听党的话,多做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看着荣誉证书,仁青的妈妈若有所思。

文康说,“工作以来,仁青春节期间只和我们相聚过一次,还是因为他爸爸刚刚手术出院。可10天的假期只休了3天,他就因为替别人节日值班而匆匆离去。5年里,他加起来回若尔盖家里的时间不到20天”。

2014年,仁青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这偏远的村寨里,村支部书记和党员把牧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把牧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帮助牧民、服务牧民,我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加入共产党,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会加倍努力”。根据罗州仁青生前的表现和愿望,日前,中共四川省委追认罗州仁青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共青团四川省委、省青联决定,追授罗州仁青同志“四川青年五四奖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