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治农业面源 污染需精确施策
——访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衍亮

本报记者 刘 慧

记者: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您认为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衍亮: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最好的历史时期。但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化肥、农药等投入过量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废弃物不合理处置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记者:农业面源污染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王衍亮:具体来讲,由于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较低,污染排放呈上升趋势。2013年全国生猪出栏超过7亿头,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0.8%,而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大量畜禽粪便难以及时处理和利用,使得畜禽养殖废弃物由传统农家肥变成了污染物。此外,我国的水产养殖规模也在迅速扩大,2013年水产品总量达到6172万吨,人工养殖占到73.6%,水产养殖中大量饵料、鱼药投放造成水环境污染。

化肥施用上,总体上化肥消费增长率在下降,但化肥投入量仍然偏大。2013年我国化肥使用量为5912万吨,占世界的35%,按照20.3亿亩耕地计算,平均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达每公顷436.8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平均使用量约为每公顷212公斤,已经低于环境安全上限为每公顷225公斤,但果园和设施蔬菜化肥过量施用现象还较为突出。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低于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发达国家。总体使用量趋于稳定,但利用率偏低。近年来,我国农药使用量稳定在32万吨(有效成分)左右,占世界农药总用量的1/7,比例高于我国土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比例,这与我国土地复种指数高有关系。不过,当前我国农药利用率偏低,仅为35%,残留农药经过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进入水体中,会导致土壤和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对生物多样性也有影响。

地膜回收率较低,破旧农膜残留问题仍有待破解。我国地膜使用总量和作物覆盖面积均高居世界第一。2013年,全国农膜用量为249.3万吨,由于超薄地膜的大量使用以及残膜回收再利用技术、机制欠缺,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偏低。据推算,2013年全国秸秆总产量及其可收集利用量分别为9.64亿吨和8.19亿吨,实际利用量约6.22亿吨,综合利用率仅为76%。随着农用能源结构的变化,农作物秸秆在生活用能源中所占比例愈来愈少,多余秸秆的出路,一是就地焚烧,造成空气污染,降低大气能见度,妨碍交通,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弃之田沟或堆入河沟或湖中,经风化、雨淋与腐烂,秸秆中的有机物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记者:如何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王衍亮:农业面源污染是长期积累产生的,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较长时期的不懈努力。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加大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实现到202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在3720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

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确保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同时,推进养殖污染防治,到2020年,75%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区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利用设施。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确保到2020年实现当季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