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徐惠喜报道: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日发布题为《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创新规模不断扩大,有潜力坐上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宝座,甚至有望成为全球创新典范。中国可以更有效地集中力量推动创新,发展成为更加成熟、卓有成效的创新型经济体。
研究报告说,中国2014年研发投资近2000亿美元,从绝对值来看,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工程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每年超过120万名,位居全球第一,比紧随其后5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2013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达82.5万件,超过了美国的57万件,成为全球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这些数据是中国创新的根基和成果体现。
从中国创新的实际成效具体情况和具体分析看,在品牌医药和汽车等行业,由于创新要求的是原创性发明或工程设计的突破,中国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较小。但从消费需求或者是提高制造效率看,诸如家电和太阳能电池板等,中国企业的表现相当出色。
报告认为,中国的市场规模优势使创新成果得以快速实现商业化。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完善的制造业生态体系,给一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独特的优势。其中,尤以电子商务和消费电子最为引人注目,如阿里巴巴和小米已迅速崛起为全球顶尖企业。如今,按全球收入占比衡量,中国企业已在家用电器(中国企业占全球行业总收入的39%),互联网软件(15%)以及消费电子(10%)等6个行业超越了全球同行。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及海尔等家电巨头已是各自行业的全球领导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空调、冰箱、微波炉和家用洗衣机市场。事实上,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是许多行业国内市场领导者迅速占领全球市场的重要原因。
创新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十分必要。麦肯锡研究认为,过去3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依靠的主要是“汲取式创新”模式,即通过大量吸收并改良国际先进科技、最佳实践来追赶领先国家。中国企业采取的具体做法包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购买设备和企业,以及组建合资企业等。由此,中国的知识密集型贸易额(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外国直接投资和商业服务等产品服务)迅速攀升至世界第二位。
当前,中国正由“汲取式创新”向“领导式创新”转型。实现这样的转型需要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创新现状,创新的核心优势,以及如何借用过去30年积累的创新动力。对此,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如“互联网+”旨在利用互联网鼓励万众创新和商业流程创新,以实现更多突破性创新,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展开竞争。
麦肯锡的调研认为,中国具备了成长为全球创新领导者的潜能。中国已经对研发作了必要的投入,并通过教育提升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相关行业的业绩。中国在高铁和通讯设备等领域的成功已经证明,在合适的条件下,中国企业可以成为全球工程相关行业的有力竞争者。现在,在生物医药等相关行业,中国企业已经凭借着国内市场的规模和速度,一跃成为更灵活、更强大的创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