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藏古今,港通天下”。
浙江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开放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唐朝时,这里是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之一,史载“海外杂国,贾船交至”。2014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突破5.26亿吨,居世界港口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70万标准箱,居世界港口第五位。今年上半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9.3%,首次超过香港,跃居全球第四位。
依托世界级大港,宁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建设“港口经济圈”,推进城市国际化水平,以开放促转型。
建设“港口经济圈”,第一步棋是做强港口的竞争力。
7月21日下午,一场大雨突如其来。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分公司一号泊位,两艘国际货轮正在装卸作业。雨幕里,“美总温哥华”号驶离码头不久,另一艘货船又缓缓靠岸。码头上,桥吊高耸,货车不断。
“正在装卸的是达飞贝多芬号,载重5.76万吨,开往新西兰。”该公司营运操作部值班经理林彬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宁波港一年四季都很忙碌,这里创造了每小时235.6个自然箱的桥吊单机效率世界纪录。
同样忙碌的还有铁路北仑港站。“海铁联运”战略让宁波港承载着中西部省市出海的梦想。来自江西上饶、安徽合肥及周边的义乌、台州等地的货运班列抵达后,就地完成装卸,从宁波出海,驶往东南亚、欧洲、非洲。
“大有极限,强无止境。如何从世界大港迈向世界强港,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童孟达介绍说,宁波港正在从单一的码头经营延伸到以码头为基础的港口物流,形成T字形产业体系,延伸T字中“港口物流”这一竖,同时,加强资本运作。码头经营、港口物流、资本运作3个板块互相促进,助推宁波港向强港迈进。宁波港的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深水枢纽港、我国重要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
建设“港口经济圈”,需要加强城市的辐射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宁波港提前布局。
先看“一带”: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发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双重班列”远至新疆、西安、兰州等“一带”节点。同时,优化重点城市无水港布局。再看“一路”:宁波已经与全球218个国家(地区)建立了投资贸易关系,其中大多数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宁波,城市因港口而繁荣,企业因港口而勃兴,产业因港口而集聚。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船用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组,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吴杰说,他们“走出去”的步伐恰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吻合。从1999年起,他们开始开拓西非市场,从单一产品销售转向工程总包。他说,“我们不仅要走出去,还要扎下根。最近,我们与已经走出去的‘宁波帮’合作,在西非建设一个工业园,逐渐辐射周边市场。”
建设“港口经济圈”,需要提升产业的支撑力。
依托港口经济,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宁波航运交易所等企业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勃兴。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2012年初正式运营,去年交易额达4482亿元。交易所总经理朱金祥指着“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牌子高兴地说,“这是发改委授予的,上周刚拿到,也是现货交易所唯一的一块。大宗商品的交易核心是物流、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我们的使命是探索互联网+商品、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通过他们搭建的平台,为企业提供交易、清算、物流、金融等全流程服务,做到了“交易标准化、实物交割个性化”。在宁波航运交易所,除了建设宁波航运订舱平台、智慧航运平台等,从2013年起,还发布了海上丝绸之路指数。目前,宁波发布的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综合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5.2亿元,同比增长8.5%,宁波市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2%。
在对外开放中,宁波具有较大先发优势。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加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宁波落地,通过深化开放助力宁波转型升级。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宁波要在扩量中提质,在扩量中转型。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我们主动担当、积极行动,以建设‘港口经济圈’为抓手,提升宁波国际化程度,打造活力宁波,实现可持续发展。”
卢子跃表示,宁波谋划“港口经济圈”,不是单纯地推进对外交通的互联互通,也不是单纯地发展港口经济,而是围绕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以港口腹地和综合运输体系为依托,以港口产业链为支撑,大力构建跨区域、大容量、高效率的经济要素交流网络,努力成为集聚配置国际贸易、港航、物流资源的战略高地。用5到10年时间,宁波要基本建成长三角港口经济中心、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港,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开放门户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
宁波正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