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版:化工产业景气指数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工业着力化解供需矛盾
浙江巨石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玻璃纤维制造企业,图为工人在络纱区工作。 本报记者 肖尔亚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赵俊贵

二季度,化工行业总需求有所回升、价格有所上涨,投资逐步企稳,但外需依然低迷,产能结构性过剩依然存在。化解市场供需失衡矛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2015年二季度,化工行业景气指数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在连续多个季度下降后呈现企稳迹象,但预警指数比上季度回落3.3个百分点,行业弱势格局进一步加深。综合来看,上半年国内化工行业运行总体呈现出低开趋稳、稳中有压态势。

二季度,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发挥效应,国内宏观经济缓中趋稳,国际油价触底回升,原料成本压力反转。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化工行业总需求有所回升、价格有所上涨、投资逐步企稳,特别是行业效益大幅回升。

但同时,行业生产合成指数继续下降,显示行业开工水平仍受控运行,装置能力随时有反弹的风险。二季度行业的产成品资金增速仍快于收入增速,行业去库存压力仍相当大。特别是行业出口,二季度大幅回落,同比由上季度增长15%转为下降3.5%,外需依然不稳,呈低迷萎缩态势。

目前,行业面临的主要压力仍来自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市场供需失衡依然比较突出。这个问题不解决,行业趋稳势头将很难保持。统计数据显示,1-5月份,国内主要化学品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约3.7%,增速慢于同期产量增速约1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周转天数有所增加,化工产成品前5月平均周转天数15.9天,同比增加近1天。

后期来看,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期望经济增速再次明显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化工行业整体需求仍将维持在低位增长水平。随着中韩自贸区、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将对整体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我国石化产品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化解化工产品市场供需矛盾,应从多方面入手。

一是要千方百计挖掘市场潜力。一方面,针对基础化学原料、农用化学品、合成橡胶及制品等传统市场,最大限度挖掘成熟市场潜力。另一方面,把握需求变化趋势,加强对纺织、轻工、房地产、交通运输等下游行业重大基本项目的有效供给,特别是差异化和功能性、绿色环保低碳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努力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加快尝试传统销售方式与电商销售手段相结合,多渠道开发新的客户资源。

二是要积极扩大出口,加快走出去步伐。要加强国际贸易发展特点趋势的研究,积极主动做好“双反”等应诉工作,努力把争端化解于无形。积极做好出口产品升级换代,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自贸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橡胶制品、化肥、农药、无机盐等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境外产能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是要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结构。目前,北美页岩气革命、中东廉价油气资源均对我国造成冲击,日、韩等国都在加速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而我国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严重不足,行业结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大力发展高端和专用产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