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建二局四公司退休职工郑丽萍:
微小善举温暖他人
本报记者 栾笑语
郑丽萍(右)在汶川地震救灾现场。 (资料图片)

清爽短发、笑声爽朗,这是中建二局四公司退休职工郑丽萍给人的第一印象。郑丽萍今年57岁,十几年来,不论是在汶川灾区、雪域高原,还是在自家社区,她始终不断地践行着一个个微小善举,温暖他人。

“感谢您支持月捐计划,每月捐款10元钱,小付出,大力量!”对某公益网捐款的反馈,郑丽萍早就习以为常。她2006年加入河北唐山市红十字会的爱心救助活动,每月捐助10元钱帮助失学儿童上学,至今已有9年多。每月领到退休金,第一件事就是把救助活动的款先汇出去,这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每月退休金2000多块,每月拿出个10块20块的,虽然不多,管不了大用,也是我的一份心意。”郑丽萍说。

细数十几年时光,郑丽萍的“心意”有许多。家中抽屉里厚厚一沓献血证,记录着她先后献血13次,献血量达2600ml;邻居80多岁的老两口叫她“亲闺女”,帮老两口打扫卫生、买米买面、陪护治疗,郑丽萍当成自家事来干;与驴友结伴出游自带垃圾袋,拣拾沿途垃圾,数年如一日,带动更多人加入活动。“我估摸着这几年我们拣拾的垃圾都能装满3个翻斗车了。”郑丽萍说,“其实这些都是顺手的事儿。”

有在举手投足间就能做的好事,也有克服困难、千辛万苦才能达成的善举。2008年,全国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面对灾情,郑丽萍再也坐不住了,她说服家人,告别年近80岁的老母亲,参加了唐山自费抗震救灾小分队志愿者救援队,成为这个10人小分队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也是唯一的女队员。在绵阳市救助站里,她搬运救灾物资、洗菜做饭、看护伤病员,连续奋战、不知疲倦。“在汶川的日子里,我来不及去思考、感慨、悲伤,每一件事都需要人去做,我只要踏踏实实做好就行。”郑丽萍含着眼泪说。

2010年,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又牵挂着郑丽萍的心。“我正在家里洗衣服,无意中看到了西藏墨脱的孩子们需要帮助的电视画面,心里久久难以平静,最后决定到西藏走一趟。”郑丽萍说得容易,路上的实际情况却十分艰难。她先是到达西藏拉萨德吉孤儿院,为孩子们捐款2000元,又不顾严重的高原反应,徒步前往墨脱希望小学,给孩子们背去儿童读物、学习用品、衣服、食品。当时,西藏墨脱还未通公路,她和同行队友穿越无人区,一来一回用了整整21天。

说起这些令人敬佩的善举,郑丽萍觉得自己很平常。“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只是愿意去做。”郑丽萍说,“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如果每个人都能伸出一只手,那就是一大群手,什么困难不能战胜?什么难关过不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