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关创新的政策制定了很多,效能却有待提高?政府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国家扶持创新创业的资金如何推动企业创新?创新人才从哪里来?这些问题成为近日召开的“第五次技术创新圆桌会议”的焦点,来自国内技术创新领域的4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让我欢喜让我忧。”清华启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梅萌说,喜的是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积极性正在被调动起来,忧的是缺乏为创业创新服务的社会化的支撑体系。“虽然各种形式的创客空间、孵化器很多,但在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有待加强和完善,要防止‘一哄而起’,努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目前改革措施和政策很多,数以千计。一方面政策拥挤,另一方面政策缺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东认为,“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各个主体是什么角色、怎么定位、彼此如何促进等都非常清晰。而目前我国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在技术创新中的定位并不清晰,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之间如何协调的政策也不明确。并且政策不断调整之下,企业无法形成稳定预期。”
“近年来,经常说要加强顶层设计,结果矛盾越来越向上集中。所以仅有顶层设计是不够的,需要超越部门利益进行系统设计,充分发挥各类智库的作用,形成一个达成较广泛共识的方案,兼顾短、中、长期目标,以推动综合配套改革。”刘东说。
科技改革是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器,深化改革的关键是要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应该怎么体现?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李新男坦言,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促进基础研究发展。制定科技计划,加强基础研究的条件建设,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基础研究的积极性,政府努力营造环境和氛围。二是要组织产业技术供给。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谋划,制定政策,围绕产业链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链。三是要营造有利于技术成果大规模转化的环境。一方面要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知识产权权益,建立健全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系统,另一方面也要梳理调整完善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通过创新获取竞争力的空间。四是要促进人才培养。
当前,企业的竞争方式和创新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烽火科技集团副总裁余少华对这一点感受颇深:“我国高校都是一个教授带很多博士和硕士,体量太小,微软一个操作系统开发都要上万人去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提升国家重点产业的竞争力,就需要集成大规模资源投入,按照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变个体户、小群体式创新为集团协同式的规模创新。”
构建创新生态环境,产业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T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杨骅说:“TD式创新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十几年前用创新的技术来思考构建了移动通讯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围绕产业链构筑了创新链,并按照产业创新的不同需求,去不断完善创新链。”
“华为、苹果、小米、特斯拉等企业能够后来居上,就在于这些企业建立了内部支撑创新的制度和技术体系,包括方法、工具、研发基础条件等等。”光刻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小平关注的是企业内部创新支撑体系,“我们老想用伯乐去发现千里马,但谁是伯乐?伯乐如何产生?我们不能总依赖伯乐发现千里马的这一种选拔创新人才的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应注重在市场竞争中找到千里马。”
湖北盛佳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家盛的观点代表了企业共识:“当前企业对创新政策环境的需求,与其说是优惠税收,不如说更渴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核心是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要靠专利保护获得市场上更大利益来反哺创新,如果这条路走不通,企业的创新就维持不下去。”
企业技术创新的真正动力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那么企业创新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武汉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张政说,政府的创新政策要从点对点的择优扶持,向普惠制和资助鼓励为主转变,让更多企业的创新从内在动力出发,而不是眼睛总看着政府的产业政策上附带的资金支持。“深化改革的方向是要用利益之油点燃创新之火。”
文/雨 齐